权威发布|“精彩答卷·微山2024”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县科技局专场

来源:微山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2-24 18:39 浏览次数:
分享
12月20日上午,县政府新闻办召开“精彩答卷·微山2024”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县科技局专场,介绍县科技着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全面提升创新能力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张明峰     县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    宇     县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赵   强     县科技局高新技术发展科负责人
常文令     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政策研究科科长
图片

    2024年县科技局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我县产业集群,大力培育科技企业,强力推动成果转化,全力招引科技项目,为微山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扎实基础。

聚力培强创新主体,科创体系更加完善

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新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育苗工程”,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种子高企一准高企-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分阶段、分层次精准培育,持续增加科技型企业数量,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63家,全县高企总量达86家。二是支持企业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全县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稀土产业、渔湖产业、中医药产业等优势产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组织6家企业成功申报2024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通过数量位列全市第1;组织4家企业成功申报济宁市重点研发计划;全县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5.63%。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平台支撑。以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为重点,“一企一策”提供靶向服务,帮助企业建设适配产业创新的平台载体。今年,新增科技创新平台8家,其中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市级创新平台7家。实体化运营微山湖产业研究院,重新构筑产研院组织架构,完善运营机制,盘活用好闲置资源。

聚力深化产学研合作,人才资源高效集聚

一是强化借智赋能。优化“全县企业研发需求”“全国重点技术分布”两张图谱,支持企业与大院大所点对点“结亲戚”,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桥梁。今年已来,与44家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56场,完成关键技术科技攻关7项。二是强化人才驱动。今年引进高层次人才23名,引进外国专家6名,新增科技特派员26名,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基地。针对渔湖产业,成立宋微波院士工作站,构建“一湖四院士”人才格局。针对稀土产业,成立微山湖稀土产业研究中心,聘请中科院研究员担任中心主任,聚焦稀土产业领域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合作。三是推动成果转化。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国家重点高校院所开展合作,洽谈成果20余项,目前5项成果正在落地,有力推动了微山产业转型发展。

聚力完善服务体系,创新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实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大力推行“科技联络员”和“科技网格员”制度,领导班子牵头分组分片包保企业,党员干部亮相挂牌进企业,常态化开展“助企攀登”。二是打通服务渠道。开展了科技企业培育库、科技人才储备库、科技项目资源库“三库”建设,摸清科技资源底数,精准匹配,实现企业、科技、人才、项目无缝衔接。加大科技政策宣传力度,编制印发《人才科技政策》读本,有效解决“政策棚架”问题,为企业创新提供强大政策支撑。三是积极开展向上争取。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积极争取上级科技研发项目,为产业发展赋能加力。四是加强科技金融赋能。常态化开展政金企对接活动,大力推广“鲁科贷”“鲁科担”“鲁科保”等鲁科系科技金融政策,帮助企业争取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及贴息,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贷”动企业创新发展。今年以来,共21家企业获得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1亿元,7家企业获贷款贴息近50万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撑。

下一步,县科技局将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推进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加速汇聚高端创新资源,力求实现更多新突破,以科技创新助力微山经济高质量发展。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大众网记者

请问县科技局在助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图片

刘  宇

县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微山县稀土资源丰富,为抢抓战略机遇,将稀土产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产业,县科技局依托微山湖产业研究院,设立微山湖稀土产业研究中心,聘请中科院低温所副研究员李振兴担任中心主任,聘请中科院赣江研究院、山东省稀土研究院4位专家担任技术顾问,旨在为我县稀土产业提供科技人才支撑,推进稀土产业“双招双引”,最大限度集聚创新要素,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一批稀土产业科技企业、科研项目、人才团队、创新平台,以科技创新引领微山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汇聚大院大所资源,凝聚产业转型不竭动力 。产学研合作是推动稀土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一方面稀土产业研究中心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中心组织、征集、梳理企业稀土企业需求,根据需求精准引进高校院所先进技术,实现技术、资源和人才的共享,加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稀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大力对上争取,包装成熟的产学研项目,联合大院大所申报国家、省、市级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重点研发计划,让更多科技政策惠及微山。
 二、搭建中试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试放大是连接实验室研发与大规模生产的重要环节。稀土产业研究中心可以建立中试基地,对实验室研发成果进行中试放大,验证其可行性和稳定性。通过中试放大,可以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中心通过筛选、引进稀土相关成熟度较高的高新技术成果,在微山本地进行中试放大、成果转化,示范应用推广,最终实现产业化应用,推动整个稀土产业链的升级和发展。
三、优化营商环境,塑造最优科技招商机制。招商引资是推动稀土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稀土产业研究中心围绕微山稀土产业规划,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积极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县域,进行强链、延链补链。通过招商引资,可以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稀土产业的整体水平。
四、提升科技人才效能,筑牢产业创新基石。人才是稀土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发挥研究中心主任、技术顾问等人员在稀土领域影响力,帮助稀土企业招引高层次人才,积极申报国家级、泰山人才项目,以“人才+项目”形式合作领军人才。定期组织培训与科研讲座,加强本地稀土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稀土产业研究中心立足产学研合作、中试放大与成果转化、招商引资、人才培育这四个核心方面,可以不断提升稀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整个稀土产业链的升级和发展。

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推动科研仪器共享对促进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是什么,县科技局在该项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图片

赵  强

县科技局高新技术发展科负责人

推动科研仪器共享对促进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促进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处于初创期,都是轻资产,缺少必要的资金去购置昂贵的仪器设备。另外一方面,专业的仪器设备价值高,操作复杂,操作的专业性强,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配备专业的人员去进行操作并进行权威的数据分析。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恰恰就是针对这个问题,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降低成本,开展高效科研提供了条件,通过支付非常少的成本,就能够共享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高效开展新产品研发、新技术验证,以此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产业升级和转型注入新的动力。
一是大力宣传推广仪器共享政策。组织召开大型科研仪器设施开放共享工作培训会、现场会,解读省、市推进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有关措施,演示省共享服务平台系统,宣传典型案例,扩大政策影响力和知晓度。
二是广泛动员企业参与仪器共享。一方面强化使用,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加入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网,通过共享共用平台仪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有效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另一方面,按照“应入网尽入网”的原则,指导企业将符合入网条件的设备在平台中登记入网,对外开放服务,提高设备利用率。目前,全县共有169家企业入网山东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网,入网科研仪器48台套。
三是强化服务和管理。指导山东康源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对共享仪器加装了物联网传感器,实时发布和监测入网仪器的设备权属、分布、开机、使用情况,实现共享服务数据动态归集,提升了平台服务功能。帮助山东宜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仪器使用企业申请了创新券补助,近两年,县科技局为我县企业共争取省、市创新券财政补贴近20万元,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在科技创新投入上的资金压力。

大众网记者

请问县科技局在对上争取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图片

常文令

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政策研究科科长

    一是研究吃透政策,紧盯上级资源促进对上争取。成立政策研究专班,横向对接县政策研究专班和有关单位,纵向对接国家、省、市业务部门,明确专人负责,收集政策信息,主动做好政策动向分析,每周编发一期政策研究专报。专班成立以来,共梳理上级政策150余条,编写科技政策研究专报26期。加大科技政策宣传力度,编制《人才科技政策》读本,有效解决“政策棚架”问题,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助推我县企业发展。

 二是实行“一线工作法”,摸清家底促进对上争取。推行“科技联络员”制度,科技干部亮相挂牌进企业。实施“1+N”帮扶机制,梳理科技型企业228家,局领导班子成员及业务骨干分片分组包保企业。着手建设科技企业培育库、科技人才储备库、科技项目资源库,摸清家底,精准匹配,完善科技人才、项目、资源体系。
三是强化业务指导,积极沟通对接促进对上争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机制。班子成员去市上省进京汇报工作30余次,争取上级政策支持。
截至目前,新增科技创新平台8家,其中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被市对上争取专班认定为亮点成效。为天源农业、优园生态农业等4家企业成功申报2024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良种工程、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通过数量位列全市第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