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下午,县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微山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4年4月29日,微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印发微山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下面围绕《应急预案》出台背景、主要内容等向大家进行介绍。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建立健全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可以切实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有效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县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参照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成员单位名单,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成员单位由市级部门20个减少为县级部门19个。对比市级,县级部门新增了县南四湖综合管理委员会,减少了市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济宁海关,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微山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用于指导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对工作。 《应急预案》共7章30条,包括总则、组织机构及职责、监测预警、报告与评估、应急处置、后期处置、应急保障、附则等。 (一)总则。明确了编制目的、编制依据、事故分级、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4个等级。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当启动一般(Ⅳ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时,将成立县级指挥部,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和指挥。对县指挥部、县指挥部办公室、成员单位、工作组、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职责进行明确。 (三)监测预警、报告与评估。对监测预警、事故信息来源、报告主体、监测预警报告内容、事故评估等内容做出了具体要求。 (四)应急处置。主要是对先期处置、医疗救治、保护现场、保存证据、调查原因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了分级响应、一般(Ⅳ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级别调整和响应终止等程序和要求。 (五)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总结评估、责任追究三部分,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包括人员安置、补偿等工作做了具体要求。同时对食品安全事故和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对失职、渎职行为的人员依法责任追究。 (六)应急保障。对应急机制保障、信息保障、医疗保障、应急队伍保障、技术保障、物资经费保障、社会动员、预案管理与更新、开展应急演练、宣教培训工作做了具体要求。 (七)附则。对食品安全、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食品安全事故等名词术语和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进行解释。
1、立即报告。事故发生后,事发单位应当立即向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 2、现场控制与救治。事故事发单位应立即对食品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的人员进行救治,并稳妥保护现场和疑似问题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等。市场监管、卫健、公安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立即前往现场开展先期处置,依法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或者减轻事件危害,控制事态蔓延。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原料及其相关产品,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公安机关加强对食品安全事故现场的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3、启动应急预案。县食药安办接到报告后,应立即会同市场监管、卫健、公安等部门进行调查处理。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4、事故调查和信息发布。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事故展开调查并及时上报,查明事发单位情况、事故过程与原因、人员伤亡或健康损害情况、涉事食品相关情况等内容,并形成调查报告。县指挥部办公室根据事件发展态势和调查情况,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向公众通报事故的进展、采取的措施和可能产生的影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5、责任调查与追究。对事故进行调查,明确事故原因和责任,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6、预防措施与整改。根据调查结果,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对事故单位进行整改,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请问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安全后,对事件的信息报告有什么要求? 信息报告是领导科学决策的前提,是处置突发事件的关键,也是保障人民知情权的基础。信息报告要坚持“一个方针”,即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实事求是、跟踪续报;要遵循“一个要求”,即初报要快、续报要准、终报要全。事故发生后报告时间通常要求在2小时内,以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请问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否需要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需要按照规定定期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同时要严格落实“日管控 周排查 月调度”工作制度,并按照要求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填写好每日安全检查记录、每周安全排查整治报告、每月安全调度会议纪要等配套文件,以提高自身的主体责任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