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推进向美而行 绘就和美乡村“微山画卷” |
||||||
|
||||||
近年来,微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点带面、全域统筹,扎实推动全市“百区千村”示范创建三年行动,形成环境有“靓”度、产业有高度、生活有温度的和美、共富乡村治理模式,获评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112个,打造了“水韵湖乡、宜居微山”的特色品牌,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增强。 抓整治、强基础,全面提升人居环境 一是层层夯实责任。建立“三级书记”抓人居环境工作机制,5名县级同志挂帅领导小组,农业、住建等部门组成“七条工作线”,乡镇组建专班、责任到人,定期观摩评比,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快补齐短板。深入推进劣五类水剿灭战,完成506个自然村污水治理、6.5万户改厕,配建住家船污水收集桶3600余个,护好“一湖清水”;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运作,加强改厕后续管护,投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日产日清”。 三是分类整治提升。将15个镇街划分三种类型,整治镇实施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洗脸”工程,彻底清除脏乱差;达标镇实施以“七改”为重点的“换装”工程,不断提升乡村品质;示范镇实施以“信用+”为重点的“提神”工程,持续擦亮乡村颜值,激励比学赶超、争先创优。 微换装、精提升,连片打造和美乡村 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规划意识,突出“一村一韵”“一村一景”,坚持保护古建、保持肌理、保存风貌、保全文化、保有生活,有机更新改造,打造运河里、沟南、杨楼等一批“和美乡村”“和美渔村”,微山岛镇获评山东省文化生态名镇。 二是聚零为整、变废为宝。深化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整合提升零散闲置土地、“四荒地”等,打造观赏型、生产型、设施型、游览型四种空间形态,建成“四小园”3000余处,改造特色民宿100余间,栽植绿化苗木30万株,修缮文化广场、停车场、晾晒场210余处,让乡村更有空间、更有形态、更有韵味,经验做法全省推广。 三是连片推进、全域提升。结合全域旅游,常态化开展河湖岸线“清废行动”,推进首批66个景区化村庄和8个市级示范片区建设,串联90公里湖东堤“生态廊道”,形成“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全域格局。 兴产业、促共富,不断激发乡村活力 一是发展生态农渔。坚持把和美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紧密结合,实施乡村振兴“六大工程”,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进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 二是打响特色品牌。聚焦生态、绿色、有机产品定位,突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持续放大“微山湖”品牌效益。2023年通过实施“五统一”工程,渔民平均每亩增收约2000元,微山湖大闸蟹品牌价值超95亿元,成为富民兴县的“金螃蟹”。 三是推动农旅融合。充分发挥5A优势,丰富乡村旅游、康养休闲、电子商务等业态,鼓励群众办民宿、开餐馆、卖特产,带动3000余人吃上“旅游饭”,推动“美丽成果”转化为“美丽经济”,让群众尝到和美乡村建设带来的“甜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