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研学旅游受到游客追捧,青少年研学热度持续高涨,许多亲子家庭选择在游玩中学习知识、陶冶性情。各大旅行社、景区景点和文旅机构也纷纷推出不同主题类型的研学旅游产品,丰富国庆假期旅游市场供给。“每天9点半,第一拨团队就到达植物园了,7天时间排得非常满。”国庆假期,广西热作所(东盟)亚热带植物园教育基地负责人王旭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一拨一拨的研学团队接连来到基地。植物园设置的“探秘亚热带作物”等原创科普课程、青少年农业科学夏令营,成为周边研学游的热门选择。“平均每天接待游客两三百人,尤其国庆假期后期,每天接待量接近500人次。”南宁市南国紫薇种植园运营经理毛夏婷介绍,国庆期间,他们推出户外写生、非遗拓印、手植造景等多种研学体验产品,受到游客的广泛好评。今年以来,研学旅游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力量,受到许多学生和家长的青睐。不但国庆假期,今年夏季研学市场更是火爆非凡。在携程平台上,研学游订单量同比增长七成,国内研学游人数增长两倍。“今年夏季,广西研学旅游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桂林经典研学旅行国际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源东介绍,以研学为主题的夏令营产品无论是数量还是接待人数都有明显提升;亲子研学需求旺盛,很多家庭选择以精品小包团的形式出游;另外,传统出游中也出现了对某一内容研学的强烈需求。随着研学需求的增长,广西的研学机构和景区等也适时推出了不同主题和形式的研学产品,从自然科普到非遗体验,从红色教育到体育研学,遍地开花的研学产品为亲子家庭提供了多元选择。米粉是广西文旅新名片,“嗦粉之旅”悄然登上研学旅游热门榜单。“我们不仅了解了老友粉、螺蛳粉、桂林米粉等的故事,还亲手制作米粉,学会了用柳州话跟老板点螺蛳粉,特别有意思。”来自河北的“小小米粉体验官”张景涛表示,米粉研学之旅让他爱上了广西。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信息科技教育处处长蒙毓刚介绍,结合宣传推广行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开展了“万千学子游广西”呵护行动。如针对年轻人设计推出“平靓正”City Walk城市烟火攻略、“旅游浓人”活力打卡攻略、“旅游淡人”发呆放空攻略等研学攻略;开展“广西米粉文化研学游”活动,鼓励企业面向全国大中小学生等群体推出景区首道门票、酒店民宿住宿打折等优惠和便利措施等,以进一步激发研学市场活力。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还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共同推出山水人文、红色文化、滨海亲水、军事体验、自然探秘等14条研学旅游精品线路,涉及民族非遗、山水人文、海洋文化、边关风情、民俗风情、红色文化、军事体验、农耕文化、自然科学、水利科技等多个类型的研学旅游产品。研学需求和研学产品的激增也带来一些隐忧,比如,不少家长反馈,很多旅行团挂着“研学”招牌,实际上却“只游不学”。有业内人士称,在当前研学旅游缺少严格的准入门槛、没有统一规范和单一监管主体的情况下,相关部门需要联动出台相关规范严格的政策。2023年以来,广西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广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精品课程评定规范》《广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精品线路评定规范》等研学政策、标准。各地的文旅和教育部门也联合出台了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承办机构遴选及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研学旅游准入门槛和市场管理运作。在相关文件指导下,广西的研学机构从产品设计方面下功夫,让研学旅游研有所获、学有所得。“研学的目的是在旅行中让孩子们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中进行学习和体验。”广西山禾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滢屹举例,同样是到四川成都看大熊猫,他们的研学团可以让成员在熊猫基地当一天义工,在实践中增长见闻。作为专注研学旅游的机构,桂林经典研学旅行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尤其重视对当地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上通过场景设置、问题引导等开展生动活泼、有序有效且具有目的地特色的研学旅游活动。比如,在岩溶科考主题中,除了背景知识介绍外,还会开展溶洞模拟生存实验、桂林山水模型制作、溶洞中二氧化碳含量测定等活动,让学生在旅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