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进微山>历史名人

    魏应(?~约90年),字君伯,今文经学家,东汉任城(今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人。魏应自幼勤奋好学,尤好钻研先秦诸子的书籍。为了静心研究学问,闭门谢客,不结交朋友与官吏,专心攻读经书。
  建武初年,经地方推荐,魏应在郡里当一名小吏,而后又被推举为明经博士、济阴王文学博士。因病去职后,教授山泽中,跟应从学者达数百人。永平初年被征授为朝中博士,开始在太学教授今文经学。由于他学问精深,讲解经书能够由浅入深,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故应每至授课时,总是座无虚席,听讲学生注册者达数千人,后升侍中。永平十三年(公元75年),官拜光禄大夫。
  魏应一面授学,一面加深研究今文经学,造诣很深。为了维护东汉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前官方提倡的今文经学进行了全面整理,将今文经学中出现的章句繁琐、歧异叠出的地方,用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和谶讳作为立论根据,加以系统化、完整化、神圣化。他在这方面的成就传到朝廷,深得汉章帝的赞赏。为了探讨今文经学的精微,章帝几次请魏应到宫中长谈,这些谈论对章帝正经义的决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建初四年(79年),章帝亲自主持,召集全国名儒学者在洛阳白虎观内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经文讨论会,主要讨论五经同异,使诸儒共正经义。章帝命魏应以儒学大师的身份参加了大会,又当着群儒的面对魏应就今文经学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论难的策问。魏应对答如流,博得了章帝的赞赏和群儒们的折服。章帝在这次会议上,正式肯定了今文经学。会议的讨论记录,后来被班固整理成书,命为《白虎通德论》(简称《白虎通》或《白虎通义》),使儒学独尊的地位通过政治权利最后确定下来。建初五年(公元80年),魏应出任上党郡太守,后拜骑都尉,卒于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