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化机构改革 聚力优编强基为“走在前、挑大梁”提供坚实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保障——2024年山东省机构编制工作综述

来源:微山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2-27 10:03 浏览次数:
分享

时间记录奋斗足迹,改革步履铿锵有力。省市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优编强基”改革持续深化,“万名编制下基层”,“百项执法权赋镇街”......回顾2024年,一个个改革“热词”,标注着山东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瞬间,诠释着全省机构编制干部队伍“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

2024年,全省机构编制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紧紧锚定“走在前、挑大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优化职能、创新管理、统筹资源协同发力,办成不少大事要事难事,全省机构编制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一、坚持不懈凝心铸魂 当好践行“两个维护”的排头兵

思想旗帜引领方向。全省机构编制系统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健全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长效机制,从严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完善“四学联动、五学互促”学习机制,做到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紧跟随,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坚持党管机构编制原则,组织开展铸魂提标、强基提质、队伍提能、正风提效“四大行动”,全省机构编制系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自觉性进一步提升。

专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立足职能定位,对标对表研究落实措施,在体制机制、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编制配备上强化服务保障,切实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指挥棒”指向哪里,改革重点就放到哪里,机构编制资源就保障到哪里。

二、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和机构职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排在首位的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机构编制部门牢牢把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主题主线,不断健全完善省委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坚持把机构改革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扛牢改革“主力军”“施工队”政治责任,高质量完成省市县三级改革任务,设立省委金融委等新的议事协调机构,组建社会工作等新的党委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系统重塑数据管理部门,统筹优化科技、农业农村、老龄等机构职责,大幅精简议事协调机构,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

机构调整以后,如何推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在全国率先印发《关于加强职能运行监管评估的意见》,健全完善“1+3+N”职能运行监管评估工作体系,深入推进20个部门核心职能履行、机构编制执行和使用效益等情况评估,督促部门履职尽责、事争一流。

三、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 持续优化有利于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体制机制

近日,第二届山东省机构编制工作创新案例评选结果出炉,一批围绕“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等改革创新成果令人眼前一亮,为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编办“方案”。

如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是关键。推动组建省委科技委员会,强化科技部门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职能,强化发展改革部门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职责,优化烟台黄渤海新区等功能区机构设置和体制机制,不断释放发展新活力新动力。

逐“绿”而行,向“新”发力。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在省发展改革委加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办公室牌子,调整能源部门核电风电发展规划职责,加强节能与双碳促进、调水工程运行维护等机构职能。聚焦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调整“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增加商务部门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职能。聚焦海洋强省建设,进一步强化省委海洋委统筹职能,厘清涉海部门职责边界,调整加强海洋科技创新职责,完善全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应急处置机构职能体系,推动向海图强。

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机构编制部门时刻关注“一排底线”,护航高水平安全。调整设立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构建全灾种、大应急“1+10+N”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加强应急管理、能源监管、化工安全等机构设置,强化危化品安全监管力量配备,助力补短板、强弱项。

四、围绕加强和改善民生事业 深入推进“优编强基”改革

刚刚召开的全国编办主任会议上,山东作了《牢固树立鲜明基层导向 持续推动编制资源下沉》典型发言,介绍机构编制服务保障民生福祉、强基固本的举措与成效。

深化优编强才。着力加强人才工作机构编制支持保障,全省统筹2.5万名事业编制建立专户,引进高层次人才9100余名。

深化优编强教。省级累计为市县下达中小学教职工周转编制2.1万名,理顺托育服务管理体制,加强公办幼儿园开设托班编制配备。服务保障康复大学、空天信息大学建设,支持32所高校围绕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领域调整教学科研机构。

深化优编强医。支持公立医院加强临床医技机构和科研机构建设,加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保障。整合加强疾控机构职能和人员力量,区域医疗水平持续提升。

深化优编强镇。“减上补下”将1.2万名行政事业编制下沉乡镇(街道),为县乡两级安排用编进人计划4.7万余名,下达公费师范生、农科生、医学生等各类专项计划3200余名,不断充实基层力量。

五、围绕解决“小马拉大车”问题 大力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机构编制保障的重点。机构编制部门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制定《深化“优编强基”改革助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行动方案》17项举措,围绕“为马赋能、为车减负”,创新推进减议事协调机构、减财政供养人员、减执法队伍、减考核指标、减系统负担,强镇街职能、强编制下沉、强扩权赋能、强人才引育、强底线保障“五减五强”改革,持续推动为基层放权赋能、减负增效。

抓机构整合“握指成拳”。聚焦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四大职能,将镇街机构综合设置为“五办四中心”,组织架构更加精干高效。

抓精准放权“强体赋能”。提请省政府印发《赋予试点县(市、区)所辖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权指导目录》,选取23个县(市、区)共335个镇街开展试点,分批分类赋予镇街行政处罚权,有效解决长期困扰基层的“看得见管不着”难题。

抓履职清单“明责减负”。突出增强镇街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突出厘清基层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厘清上级部门与镇街职责关系,“三茬两批”编制乡镇(街道)基本履职事项清单、配合履职事项清单、上级部门收回事项清单3张清单,推动镇街责权一致、责能一致。

抓综合执法“打造铁军”。整合撤并市县行政执法队伍,按照每个镇街1名的标准,将市级执法队伍1800余名空编直接下沉到镇街,推动市级执法队伍90%力量下沉一线,实现执法全覆盖。

六、围绕提高法治建设水平 科学规范从严管理机构编制

编制就是法律。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持续推动《条例》进党校(行政学院)、进理论学习中心组、进干部学院,制定新一轮法规制度建设三年计划,出台实名制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快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机构编制纪律是党的一项重要纪律。突出严的基调,严控机构编制总量,严格用编审批,建立健全机构编制闭环管理和“大监督”工作机制,在全省开展清理乱挂机构牌子和严控机构加挂牌子专项工作,加大“条条干预”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查处通报力度,机构编制刚性约束不断强化。

实干笃行担使命,奋楫扬帆正当时。新的一年,全省机构编制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认真落实省委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忠诚履职、挺膺担当,不断开创全省机构编制工作新局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山东机构编制公众号)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