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826004526771E/2025-0316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微山县西平镇 组配分类: 乡镇政府工作报告
成文日期: 2025-02-24 失效日期
有效性:

2025年西平镇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微山县西平镇 发布时间:2025-02-24 16:18 浏览次数:
分享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5年2月24日在西平镇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镇长 李自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西平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西平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呈现,民生保障扎实有力,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全年获得国家级荣誉1项,省级荣誉11项,市级荣誉7项,累计争取上级资金705万元。

一年来,我们稳经济、促转型,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一)经济运行稳进提质。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53万元;15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3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其中技改投资1.08亿元;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9亿元,同比增长27.5%;新增“四上”企业3家,全镇“四上”企业达到35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到4.33亿元、1.78亿元,分别增长12.5%、18.7%。

(二)助企攀登持续深化。常态化开展“四上”企业结对帮扶活动,深入推进企业诉求“2110”快速处办机制,累计解决企业各类问题诉求34个,解决率100%;强化企业培育,超德利新型材料入选国家工信部首批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备选项目清单,恒阳门窗销售部获评省绿色建材下乡推广销售网点,国耀金属入选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培育项目名单;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家,2家企业入选省DCMM贯标试点,11家企业获评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年招引过亿元项目2个,意邦新材料年产2万吨再生铝生产线建设项目落地西平工业园、越源新材料年产1100吨高纯度抛光粉项目落地微山开发区,实现当年招引、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再次彰显“西平速度”;5个招商引资项目完成省商务平台到位资金1.24亿元,省发改平台到位资金1.07亿元。

一年来,我们强基础、优环境,美丽乡村焕发新颜

(四)农业发展稳增提效。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7500余亩,同比增长15%;开展小麦条锈病防治,发放一喷三防药品3500余亩,农作物保险投保率达到90%以上,帮助办理保险理赔16万余元;严格落实春秋重点时段防疫工作,完成牲畜口蹄疫免疫4000余头,家禽禽流感免疫35000羽,全年无重大动物疾病发生;开展高素质农民、基层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员、养殖技术等培训活动,覆盖1000余人次;新建田间灌渠420米、水闸1座、渡槽2座,疏通修复灌渠沟渠32.5公里,完成6台套灌溉设施维护。

(五)村企联建共富增收。依托本地特色产业优势,通过以“线”延“链”,打造“庭院工厂”,探索“村集体+企业+农户”运作模式,促成凯盟香业、展辉包装2家村办企业落地;盘活闲置农房,打造六营村、庞庄村3处“共富工坊”,辐射带动60余名闲置劳动力就业,为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村办企业提升村级“造血”能力经验做法受到县委李勇书记批示,“共富工坊”经验做法作为济宁市农业农村局第一批农房盘活利用典型案例进行推介。

(六)人居环境全域整治。争取省级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600万元,实施东明村、西平村环村水系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争取省、市财政衔接资金90万元,实施2024年西平镇基础设施、道路改造提升项目,硬化道路2174平方米,新建水泥路面2003平方米,铺设沥青路面1878平方米,新建雨水下水道3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40套;实施港河沿线绿化提升工程,修葺花池1600余米,栽种养护绿化苗木4000余平方;新增、修复护栏800余米,铺设沥青路面600平方米;完成植树造林50余亩,栽种绿化苗木4000余株,绿化带补植3.5公里;悉心规划商铺经营范围界限,规范流动摊点经营时间,避免道路拥堵、噪音扰民;先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回头看”、村庄清洁行动、人居环境“微换装”、人居环境整治十日攻坚等活动,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七)文明乡风浸润民心。坚持“1+N”文化阵地建设思路,精心打造1个镇级综合文化站。2024年镇综合文化站被省文旅厅评为特级站。综合利用各村文化服务中心、文明会堂、村史馆、乡村民俗馆等资源,以“建镇40周年”为主题,先后举办四季村晚、520乡村音乐节、广场舞大赛等文化活动150余场,“黄河大集”系列活动116场;常态化开展“五讲六进·百姓宣讲”“习语润儒乡·微湖桨声”等主题宣讲活动790余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植’此青绿 共迎春天”“感恩母亲节”“粽子飘香迎端午”等志愿服务活动900余场;深入挖掘“凡人微光”“西平好人”等典型人物,推选“西平好人”11名;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推动喜事新办、白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尚深入人心。

一年来,我们扶弱困、办实事,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八)民生兜底精准发力。严格落实低保制度,办理农村低保10户13人、低保边缘15户20人,累计发放资金191万元;开展“救急难”工作,累计救助115户166人,发放救助金22万元,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64人6.4万元;连续两年自筹资金开展90岁以上老年人及困难群众春节走访慰问,发放米面油70余份、慰问金2.13万元,覆盖群众161户;倡导企业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展“情暖金秋、爱在重阳”主题活动,募集善款7.3万元,用于支持老年事业发展;新建西平村老年人幸福食堂1处,相关经验做法在《光明日报》刊发;完成2户低收入人群危房改造;为4户重度残疾人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为全镇234名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并签约家庭医生;救助残疾人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教育14人0.73万元;常态化监测易返贫致贫人口收入水平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累计发放产业扶贫项目资金16万元;落实各项资助减免政策,惠及43名贫困学生,发放“雨露计划”救助金3万元。

(九)就业医保扩容提质。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31个;召开助企攀登现场招聘会及民营企业招聘会,开发岗位240个;处理农民工欠薪事件6起,解决欠薪金额13万元;持续推动医保参保扩面,低保、五保、重度残疾、孤儿、计生补助人员、优抚对象、70岁以上老年参保率达到100%;城乡居民基本住院、门诊慢性病、门诊统筹均实现“一站式”报销结算。

(十)教育医疗夯基固本。全年教育投入631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完成中小学运动场改造;开展“安全教育进校园”“防范校园欺凌霸凌进校园”、防溺水安全教育等活动,强化校园周边安全综合治理,持续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完成西平中心幼儿园托育备案,新增托位40个,中心幼儿园托育部顺利通过市级“乡村安心托”考核验收;全年医疗投入366万元,用于提升医疗设施和服务水平;西平中心卫生院血液透析科、口腔科建成启用,中医科针灸推拿专业获评2024年济宁市第一批基层医疗特色专科;完成西平村、庞庄村2处卫生室改造;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依托,深入开展“万名医护进乡村”活动,举办公益义诊20余场,受益群众1500余人次;免费开展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AN产前筛查11人,提前完成农村妇女免费两癌筛查350人;为全镇171户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给予奖励扶助,发放资金6.4万元,发放二胎、三胎入托补贴7.2万元。

一年来,我们守底线、保安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十一)生态保护纵深推进。加强重点企业监管,指导辖区14家重点企业制定2024年“一厂一策”,督促涉气企业定期对排放废气进行检测,防止废气排放不达标现象发生;严格落实扬尘污染防治“8个100% ”要求,强化施工工地、露天煤场、堆场扬尘管控;坚持重点路段每日洒水抑尘,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增加洒水、湿扫频次;全面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非营运柴油货车,淘汰率100%;扎实开展秸秆禁烧工作,实现全年“零火点”。2024年,全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71,改善率5.4%,PM2.5浓度改善率10%。统筹实施南四湖岸线环境整治攻坚行动,清理河湖岸线垃圾30余吨、非法渔具130米、废弃船只2艘,打捞菹草等水生植物60余亩;常态化开展河长制巡河、黑臭水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提升辖区水域生态环境。

(十二)安全防线全面筑牢。对沿街商铺及村居开展燃气安全拉网式排查,完成全镇餐饮商铺断气阀、报警器、不可调节阀门和410户村居波纹管更换;整治存在安全隐患自建房57栋;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15条硬措施”和省委、省政府“八抓20项”创新举措,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九小场所”隐患排查,累计排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问题714处,“九小场所”隐患问题813处,全部整改到位;强化烟花爆竹管控,开展联合执法,打击整治涉烟花爆竹案件14起,罚款4.6万元,行政拘留11人;在辖区重点区域安装排水设施10余台,并对村居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疏通,全年完成16.8公里坑塘、沟渠清淤工作,累计清淤7000余方,确保排水畅通无阻,全面提升防洪泄洪能力。

(十三)社会治理效能彰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反邪教、反电信诈骗、禁毒等专项斗争工作,成功追回涉诈金额4万余元;诉求办理效能进一步提升,累计办理群众诉求239件,按时办结率100%,满意率99.58%,解决率97.07%;深入实施“多网融合”,组织人社、民政、司法、警务等23支力量下沉网格,组织网格员日常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做好反电诈、禁毒、反邪教、移风易俗等宣传;创新打造“老屋说事”网格+矛调服务品牌,相关经验做法在新华网、人民网、大众网等主流媒体推广;统筹管理7处村调解室、36名调解员、14名网格员、1名法律工作者,实现服务集中供给,无差别受理化解矛盾纠纷;吸纳党员代表、妇女带头人等力量参与矛调工作,累计调解矛盾纠纷300件,接待群众来电、来访咨询112人次,满意率和办结率实现100%。

一年来,我们强作风、严纪律,服务能力持续优化

(十四)数字赋能质效跃升。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监管平台,搭建一张全域智能视频感知网、一个视频监管中心、三个视频管理端、N项应用场景,构建共治共享的人居环境整治新格局,获评省公共视频智能应用示范应用案例,全县唯一;探索“数字化+网格化”基层治理新模式,打造乡村治理大数据平台,推动形成“善治”与“善智”互构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新图景,获评市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典型案例。2024年,西平镇被评为济宁市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全县唯一。

(十五)担当作为蔚然成风。投入资金240万元,新建成2处村党群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以“质效提升年”为抓手,靶向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瘴痼疾,推动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抓实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累计开展12期党员培训;实施“决胜中层 赢在执行”工程,开展中层干部业务大比拼4次,外出学习4次,有效激发中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深化“青卓”培养机制,开展“老带新、传帮带”活动,动态开展谈心谈话,关注年轻干部成长全过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级班子队伍建设,制定《西平镇“五抓四化”人才培育实施方案》,打造一支素质化、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创新开展村级督查评估工作,抓好第一轮督查评估“回头看”,完成东明村、西平村、杨堂南村、敬老院第二轮督查评估,发现4个方面27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毕。

(十六)清风正气全面彰显。突出教育促廉,开展新任职中层干部集体廉政谈话,进行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辅导,举办廉洁教育讲堂4期,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5部,现场警示教育2次,党规党纪学习3次;持续正风肃纪,对违反纪律规矩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全年共通报典型案例3次。

过去的一年,退役军人、民族宗教、团委、妇联、老龄、工会、慈善、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成绩,圆满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团结一心、勇毅前行,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于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决策部署,在于镇党委坚强领导,是镇人大和社会各界人士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西平镇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西平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西平在发展中还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新兴产业培育不足,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基础设施与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配套仍存在短板,基层治理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干部服务意识与专业素养不足,应对复杂社会问题的精细化治理水平亟待提高,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还需深化探索。未来,我们将以改革创新破题,聚焦产业提质、民生改善、治理增效、数字赋能,奋力开创西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2025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决胜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根据县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我们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湖西机械小镇”“西平精工”战略定位,以建设“湖西工业重镇”“制造业强镇”为目标,紧盯“五个倍增”重点任务,加力推进工业经济、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守牢安全发展底线,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勇争先。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工商税收增长14%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增长2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新增“四上”企业7家以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实现“五个倍增”新突破

产业发展聚链成群。坚持“工业强镇”战略不动摇,突出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成立多个招商工作组,年落地项目2个以上,获取有效招商信息10条以上,对有投资意向的项目,持续发力跟进,力争早日实现突破、落地;以意邦新材料年产2万吨再生铝生产线建设项目为支点,整合辖区铝制品产业链,结合沛县产业转移契机,充分发挥地理区位及本地产业优势,吸引上下游企业落户西平;完善纺织产业链条,对接下游织布企业,形成产业闭环;全面推动辖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智能化转型,用好技改贷款贴息、设备奖补等政策,全力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及产能扩张,推动辖区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实现全年纳统技改项目6个以上,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用好开发区闲置厂房、土地资源,结合县级重点抓好的优势、传统、新兴的三大产业集群,招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发挥县域稀土全产业链优势,以越源新材料年产1100吨高纯度抛光粉项目为依托,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力争年内实现1-2家企业入驻开发区。

“五个倍增”靶向施策。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全面分析研判辖区工业经济形势,深化结对帮扶制度,不定期开展企业走访,积极协调解决经营难题,助推企业健康发展;动态完善“种子”“幼苗”“准四上”“四上”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现全年纳统“四上”企业7家以上,其中工业企业不少于5家;强化科技创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全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新培育省DCMM贯标试点企业2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以上,同步推进省级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企业数量再提升;扩大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全年纳统生产性服务业2个以上;提高对外开放能级,鼓励企业参加各类重点展会,扩大木制品、玩具、纺织等产品出口,新增外贸实绩企业2家以上,实现外贸出口总额倍增。

重点任务挂图作战。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制定重点经济工作、重点指标“两张清单”和《西平镇“五个倍增”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推进措施,实行挂图作战、三色管理、压茬推进,周调度、旬分析、月总结,确保倍增任务高质量完成;结合县“一港五区”战略规划,突破湖西作业区瓶颈问题,力争完成前期各项手续办理;持续加大重点项目谋划推进力度,滚动实施工业项目“三个一批”,全力推进沛县星屹机械电动车外壳铸件项目落地建设。

(二)聚力乡村振兴提质升级,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

扛牢粮食安全重任。积极向上争取2025年高标田建设项目,在辖区全域实施农田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结合稻田回水,建设高标准农田3600余亩;立足本镇实际,探索发展按揭农业;争取2025年农业托管服务项目,在辖区内实施农业生产多环节服务补贴;加强田间技术指导,强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及新型经营主体、畜牧养殖技术、农业机械化管理和作业服务人员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科学种植、养殖水平。

建设宜居和美乡村。健全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继续完善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建,持续巩固提升厕所革命、环境整治成果;以“两片四线”和美丽宜居示范村、垃圾污水、庭院卫生治理为重点,统筹抓好绿化美化、村容村貌、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东明村、西平村环村水系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精致化小城镇示范创建行动,立足街面秩序、镇容镇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打造湖西精致化小城镇;实施乡村道路著名行动,对命名的道路设置路标、采集上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联合党委作用,做深做实村企联建,依托本地木制品、纺织、渔湖产业优势,在做强2家村办企业、3处“共富工坊”的同时,提标扩面,在杨堂南村、东明村、西平村继续打造“共富”项目,全面提升村集体自主造血能力,带动村民增收。

推进文化事业繁荣。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新媒体等载体,充分发挥宣讲凝聚人心、淳化民风、教育引导作用,叫响“HE风西语”“西平记忆”“老屋说事”等特色宣讲品牌;开展文化惠民工程,举办文艺汇演、送戏(影)下乡、广场舞大赛等一系列群众文体活动80场以上,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聚焦民生福祉提标扩面,谱写幸福生活新篇章

兜紧社会保障民生之底。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微即助”和临时救助工作质效,对现有3处幸福食堂进行改造提升,积极向上争取2处幸福食堂建设资金和老年人食堂助餐补贴;加强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抓好就业医保民生之本。强化城乡公益岗管理,持续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不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年举办招聘会4场以上,开发就业岗位100个以上,突出抓好农村闲置劳动力、失业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扎实推进拖欠农民工工资治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持续做好医保参保扩面的宣传动员工作,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夯实教育医疗民生之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持续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强化中小学生心理辅导;常态化开展义诊活动,为居民提供免费问诊;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西平中心卫生院心内科、呼吸内科争创市级特色专科,力争透析科通过鲁西南血透联盟单位验收;加强健康知识普及,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贯彻执行全面两孩政策,组织宣传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四)聚力底线防线固本强基,构筑安全稳定新屏障

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邀请专家开展企业安全生产、“九小场所”“诊断式”检查,有的放矢做好风险点辨识和安全隐患治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督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积极探索安全生产数字化应用场景,推进应用创新,实现人防加技防有效结合;强化应急物资、队伍、装备保障,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力争新建排涝站1处,提升汛期防洪排涝能力。

毫不动摇强化生态建设。聚焦大气污染防治“十条工作线”,重点强化企业废气、扬尘等污染源管控;聚焦水污染防治,常态化开展“河长制”巡河、河湖岸线环境整治,强化畜禽养殖、黑臭水体等污染治理,持续改善辖区水生态环境;加强固废、危废非法倾倒排查整治,严厉打击非法倾倒行为;加大联合执法力度,重点对鲁苏两省插花地带进行巡查,从源头上铲除“散乱污”滋生土壤。

毫不松弛推进平安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和非法集资,守好群众钱袋子;加强问题诉源治理,推动社会稳定风险隐患事件和热线问题实质性化解;强化矛调队伍建设,打造“一站式矛调”特色调解品牌;积极探索“党建+社会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完善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深度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实现由一元共治到多元共治。

(五)聚力效能作风双轮驱动,打造人民满意新标杆

以政治建设为引领,铸就忠诚担当之魂。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以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推动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贯通协同,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

以作风建设为抓手,锻造高效务实之风。牢固树立“唯旗是夺、勇争一流”工作理念,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不断强化攻坚克难责任担当;聚焦重点工作,建立任务清单化、责任链条化、推进节点化、督查制度化工作体系,形成工作闭环;强化问题整治,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严查“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推行“一线工作法”,推动干部下沉工作一线调研解难;不断优化服务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实落地,让群众办事少跑腿、更舒心。

以廉政建设为保障,筑牢清正廉洁之基。以“零容忍”态度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织密监督网络,完善纪检监察、巡察督查联动机制,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开展专项督查;深化警示教育,通过案例剖析、廉政党课、家风建设等活动,筑牢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防线,营造“崇廉尚俭”政治生态;严格执纪问责,坚持“一案双查”,对违纪违法行为露头就打,同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担当者撑腰、为实干者护航,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各位代表,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创业担当,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力谱写西平镇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