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县司法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
||||||
|
||||||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微山县司法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县,持续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是推进决策科学民主合法。印发《关于公布微山县人民政府2024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的通知》,完成《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管理办法》《微山县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完成《微山县地名管理办法》等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核备案工作,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完成行政规范性文件修改2件、废止4件。构建县乡全覆盖审查机制,审查合同协议、议题文件220件,乡镇(街道)审查重大事项89件,避免决策事项“带病出台”。司法部官网、省司法厅《法治工作简报》刊发我县合法性审查工作质效经验做法。 二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印发《微山县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部署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综合运用专项监督、警示教育、案卷评查、资格审查、“伴随式”监督等方式,指导执法部门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组织行政执法证件新申领人员积极参加公共法律知识培训学习,定期调度督促加快学习进度,131人新获得行政执法证件。加强移动执法办案,推进执法监督网上运行,行政执法案件网上运行率、移动办案率均为100%。深入推进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立合作机制国家级试点,开展联合研判4场次,调研督察11次,分析完成7批次、415条推送信息,顺利通过司法部验收。 三是提升行政复议应诉水平。构建行政复议“三调解”工作模式,即立案调、审理调、结案调,行政复议调解和解率48.15%。组织开展全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7批次、300余人次,制发《行政应诉快报》30期,倒逼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重点整治违反法定程序、行政不作为等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直接纠错案件10件,纠错率9.26%,执行率100%。行政复议申请办结108件,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11次,办理行政应诉案件54件。连续四年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行政应诉工作持续向好。建立健全府院联动机制,完善工作规则,保障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有效衔接,做到“一盘棋”谋划、“一体化”实施、“一张网”推进。印发《关于建立“府检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3大项、17小项工作任务,发挥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职能优势,形成党委领导、府检联动“一体两翼”工作格局。 四是优化法律服务资源供给。优化县级法律援助中心,15个乡镇(街道)、304个村(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络点全覆盖。成立“荷苗”工作室,发挥“法律援助+心理援助”联动式组合效力,着力打造“荷护你”关爱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品牌,擦亮“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614件,结案1373件。开展“法企同行 助企攀登—百所联千企”活动,组织律师深入民营企业开展公益法律服务26场次。开展“济时公证 与企同行”行动,累计办理涉企公证55件、上门服务59次。组织村(居)法律顾问配合村(居)两委开展“三资”专项整治工作,“三资清理 我来护航”荣获全市村(居)法律顾问“十佳”典型案例。 五是增强普法依法治理效能。印发《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实施方案》,为领导干部群体重点学法用法内容提供指引。开展“法律十进”活动700余场次,覆盖全县中小学校的“法护青春行”“开学第一课”“一把手”讲法治课等活动300余场次,电视台《普法微剧场》持续播出100余期,“法治微山”微信公众号编发各类信息、法规等337篇,拍摄制作“法言微语”普法短视频6期,普法情景剧展播7期,获评全省“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 六是践行法治为民理念。深入推进2024年度法治为民实事项目,立项32个,择优选取20个在县级平台推广,项目涵盖青少年权益保护、生态保护、基层治理、建筑安全、市场经济等领域,着力通过法治手段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探索南四湖综合执法新模式 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项目,分别获评全省、全市法治为民实事并推介发布,系全省唯一获评的县级单位,被省委依法治省办发文推广、《法治工作简报》刊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化进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开展全覆盖式人民调解员培训活动3次,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做好辖区内乡、村两级人民调解员培训。全县各级调委会调处矛盾纠纷8458件,调解成功8412件,调处成功率99%,被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评为组织宣传人民调解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依法选出118名人民陪审员。 七是落实重点人群监管。定期开展社区矫正风险隐患排查,每月召开矫情分析会,联合县检察院对各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联合济宁监狱金源分监狱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警示活动,做到社区矫正对象“管得住”“管得好”。严格落实安置帮教对象必接必送和首次报到谈话制度,探索稳评新模式排查化解风险隐患,帮助安置帮教对象解决实际困难。通过远程会见系统实现服刑人员家属与监狱服刑人员“面对面”视频交流38人次。全县381名社区矫正对象依法接受社区矫正;2158名安置帮教人员核查、衔接到位,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4年,我局法治政府建设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方法不多。个别法治领域改革试点任务经验总结不够全面,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未能完全发挥。行政复议与应诉案件量多面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案件办理难度。法律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差异较为明显。法治宣传教育理念创新不足,吸引力、感染力不强。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主要领导同志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习近平法治思想1次,学习党内法规2次。组织627名新提任领导干部和新入职公务员、1387名执法人员进行法治素养培训,全县1万余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线上学法用法考试。二是党政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主要领导同志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及时听取法治政府建设有关情况汇报。组织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会议、办公室及各协调小组会议,对全面依法治县、法治政府建设周密安排部署。全县15个乡镇(街道)和50个县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按要求书面述法,2个乡镇(街道)、2个县直单位现场述法。三是抓牢抓好法治督察、法治巡察。印发《2024年度法治建设督察工作方案》,以听取汇报、实地走访、现场抽查、座谈访谈、调阅资料、个别谈话等方式对15个乡镇(街道)、29个县直部门(单位)开展法治建设督察。深化法治建设纳入党委巡察省级试点,调整更新法治巡察员人才库,选派10名法治巡察员参与县委第五轮、第六轮巡察。 四、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5年,我局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唯实唯干争一流、攻坚突破抓落实,全力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法治政府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重点内容,列入培训计划,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论述新要求,切实增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扎实推进中央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及省市县方案、措施贯彻落实,压紧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二是大力夯实法治政府建设。探索建立合法性审查中心,专门辅助做好合法性审查等法治保障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办法》,对2019年以来23件重大行政决策开展“回头看”,对后评估后的重大行政决策进行合理调整。深化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热线合作机制应用,综合采取“伴随式”执法监督等多种形式,督促行政执法部门规范执法行为。发挥行政复议意见书纠错和善后功能,采取“一纠错一建议”工作机制,通过撤销、确认违法、责令履行等方式纠正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行政审判有效衔接,推进“府院联动”“府检联动”机制高效运行。 三是全面深化普法依法治理。持续推进“八五”普法,深挖我县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深度融入法治内容,打造更多的法治文化阵地,以点带面、串联成线,形成法治文化建设多点开花、全面推进新格局。加大法治微视频、法治文艺作品创作力度,用好“普法微剧场”,打响“法言微语”普法品牌。设立湖区流动法律援助点, 拓展“法援+民俗文化”宣传模式,擦亮“荷护你”关爱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品牌。深入开展“法企同行 助企攀登—百所联千企”等法律服务活动,为有需要的中小微企业进行法治体检。成立专业法律服务团,推进“一商会一法律顾问团”工作。深化“绿色公证”“数字公证”,“一站式”服务企业,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四是担当作为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决策部署,开展好法治督察和法治巡察,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确保法治政府建设责任压实、任务落实。勇于改革创新,积极对上争取,主动请示汇报,争取上级给予更多政策、项目指导支持,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平安微山、法治微山建设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