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24年玉米机收减损及小麦播种技术要点

来源:微山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09-24 17:27 浏览次数:

一、玉米机收减损注意事项

(1)玉米适宜收获期。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变黄,基部叶片干枯,果穗变黄,苞叶干枯呈黄白色而松散,籽粒脱水变硬乳线消失,微干缩凹陷,籽粒基部(胚下端)出现黑帽层,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色泽。玉米适期晚收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增加粒重,提高单产,是深挖玉米单产潜力、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的一项重大节本增效技术。

(2)作业前调整好机具,确保性能良好。一是依据产品使用说明书对机具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与保养,确保机具技术状态良好;应根据地块条件(大小、坡度等)、作物条件(品种特性、成熟程度、产量水平、籽粒含水率、秸秆水分含量等)、环境天气、农艺要求(留茬高度、秸秆粉碎程度等)等对收获机作业参数进行调整,并进行试收,试收作业距离一般为30—50m。试收后,应停车检查作业质量,需要时进行必要的调整,直至作业质量达到要求后,再投入正常作业。二是合理控制作业速度。应根据机型特点、作物产量、种植密度、植株高度、干湿程度、留茬高度等因素选择合理的作业速度;当作物密、植株大、产量高、地块起伏不平、早晚及雨后作物湿度大时,应适当降低作业速度;作业时,一般先低速收获,然后逐步提高至正常作业速度;严禁使用行走档位进行收获作业;低速行驶作业时,不能降低发动机转速。

(3)玉米果穗收获机进行玉米收获作业时,作业质量宜达到以下要求:损失率≤3.5%,籽粒破碎率≤0.8%,果穗含杂率≤1%。采用玉米籽粒收获机进行玉米收获作业时,作业质量宜达到以下要求:损失率≤4%,籽粒破碎率≤5%,籽粒含杂率≤2.5%。

(4)科学规范驾驶操作。作业时,应通过调整作业速度和幅宽实时控制喂入量,使机具在额定负荷下工作,降低夹带损失,避免发生堵塞故障;应注意幅宽衔接,避免相邻两个作业带之间出现漏收损失。地头转弯时,应停止作业,采用倒车法转弯或兜圈法直角转弯,靠行对齐、直线行驶后再开始作业。应注意地头、边角和障碍物附近作物收获情况,做到应收尽收,减少损失。

二、小麦机播注意事项

(1)精选良种。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推广面积大且适宜本地生产条件的高产稳产小麦品种,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等符合国家标准。推广应用种子包衣或药剂处理,因地制宜,科学选药,最大限度减少“白籽”下地比例。以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黑穗病、地下害虫为主要防控对象,兼防秋苗期锈病、白粉病和蚜虫。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要实施土壤处理。

(2)精细整地。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粉碎秸秆长度小于8cm,并均匀抛撒。首选深耕深松,3年深耕或深松1次,深耕25cm以上,深松30cm以上,及时用机械整平。施用基肥(最好是农家肥),根据土壤肥力基础,测土配方科学施用底肥。旋耕整地,旋耕13cm—15cm,耙实整平,机械镇压,踏实土壤。土壤处理,地下害虫达到防治指标的地块,整地前用高效低毒杀虫剂制成毒土,均匀撒施地表,随整地翻入土中。

(3)播种。采用高性能播种机及宽幅精播或精播半精播,要适期、适墒、适量、适深播种,提高播种质量。一是适墒播种。小麦播种时耕层的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5%左右。要立足适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若墒情不足,要提前造墒;如遇阴雨天气,要及时排水晾墒。二是适期播种。因地制宜在适播期内完成播种。三是适量播种。合理确定播量是确保适宜基本苗数、奠定壮苗基础和高质量群体的起点。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适当减少播量;播期较早的,播种量应少些;土壤肥力较高的条件下,播种量宜少些。一般高产攻关田块亩基本苗15—18万。四是适深播种。在高质量整地前提下,播种深度3—5厘米,不漏播、不重播。五是播后镇压。播后镇压可有效提高小麦出苗质量,增强苗期抗旱能力。要选用带镇压装置的播种机械,随播随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