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宁市微山县积极探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村集体经济补助工作 |
||||||
|
||||||
“想不到村里为我们老百姓想得这么周到,居民养老参保每人都有一百元补贴,等我们退了休也能多领些养老金,现在国家政策真是越来越好了!”近日,说起开始实施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政策,济宁市微山县欢城镇袁堂村的宋大爷连连夸赞。 今年以来,微山县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村集体经济补助试点工作当作重要的民生工程,按照“适当倾斜、多缴多得”的原则,坚持“一村一策、一事一策”的思路,结合县域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以“大数据”引路,“铁脚板”丈量,通过认真分析研判、实地调研,精心挑选群众基础好、经济底子实、基层组织领导有力的两个行政村作为试点。试点政策惠及两村群众共886人,落实集体经济补助8.86万元,通过集体补助试点三级联动,切实提高参保群众养老待遇水平,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取得“一举三得”的正向循环。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率逐年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扩面工作难度增大。受益于集体补助试点,今年袁堂村、大宋楼村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1205人,相比去年993人的参保人数,增长幅度达21.3%,充分调动了参保居民的缴费积极性。 人社部门出政策,村集体经济“掏腰包”,人民群众得实惠,这项政策不仅进一步减轻了参保群众续保的经济负担,也能提高居民未来养老收入水平,促进富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从“甩手看”到“动手干”,集体补助成为基层治理的“润滑剂”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剂”。通过集体补助经济激励,村民勤劳致富、参与村集体劳动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集体补助存入城乡居保个人账户,真正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下一步,我们打算制定一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劳动积分制度,在合作社劳动积极,表现好的村民,可以提高集体补助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额度,让大伙从‘吃瓜群众’到‘劳动先锋’,形成集体补助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大宋楼支部书记宋申群说。 “集体补助试点工作拓宽了筹资渠道,增加了参保居民个人账户积累,参保居民分享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同时,切实增加了群众对村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发展经济的动力,实现了‘群众得实惠、集体增合力、经济发展好、养老有保障’的多赢效果,为助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扩面、稳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奠定了基础。”县人社局局长田向阳介绍。 下一阶段,微山县将发挥三级联动作用,主动联接上级部门和基层服务群众,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障民生、系统联动,聚焦社保重点领域,坚持合力攻坚、同题共答,共同走好“第一方阵”,稳步推进集体补助在更多有条件的村集体落地落实,不断提高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让更多城乡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形成一批具有微山湖区、矿区特色的试点建设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案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