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涌来“科研流”——微山县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队工作纪实 |
||||||
|
||||||
“上一茬的莲藕长势很好,亩产高达3000斤。能有这样的收成,服务团的专家们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回首一年来的经历,微山县高楼乡高楼村莲藕种植户滕敬洋颇有感慨地说。 这些年来,滕敬洋的莲藕种植面积已达100多亩。去年,他再次扩大种植规模,复垦开挖了一片莲藕池,与周边种植户的莲藕池塘成方连片足有4000余亩。可就在莲藕种植势头正旺时,复垦的藕池里连片死苗,这让滕敬洋急上心头。 去年年初,恰逢微山县专家服务团成立。滕敬洋带着莲藕黄叶样本找到“水生蔬菜创新团队”专家。专家们立即赶到现场实地查看与种植户深入交流、询问种植情况,仔细分析原因,最后确定是新开挖的藕田属于生土地,没有养肥土壤,莲藕黄叶是缺肥表现。专家结合滕敬洋的种植情况,为他量身定做了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的方案,并连续开展了3次集中技术培训及现场指导,成功破解莲藕死苗的难题。 像“水生蔬菜创新团队”这样的专家团队,在微山县已筹建了10支。去年,微山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南四湖综合管理委员会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微山县“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建设实施方案》,创建微山县“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成立了淡水鱼类育种创新团队、高端智力创新研发团队等10个专家团队,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齐聚微山,深入湖区共同研讨,助力湖区乡村振兴。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我们通过单位推荐、定向邀请和个人自荐等形式,从高校院所专家学者、行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济宁市乡村振兴合伙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微山站等行业单位,遴选了48名专家参与服务团工作。”微山县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集中服务、个性化服务、专家对口帮扶、乡村振兴合伙人帮扶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帮助乡村解决技术攻关、项目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难题。 立足渔湖产业发展实际,淡水鱼类育种创新和鱼类病害防治技术两个专家服务团队,汇聚10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专家,形成了多个高校院所齐参与、行业部门同服务,帮助解决技术难题,推广“藕虾混养”“虾蟹混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技术,带动养殖户就近就业1200户,惠及群众4500余人。 放眼长远发展,“水生蔬菜创新团队”专家开展蔬菜产业调研,打造水生蔬菜产业带:以高楼乡为核心,持续推动莲藕种植标准化水平提升,全面推广莲藕龙虾生态共生高效模式,辐射带动昭阳街道、留庄镇、两城镇、鲁桥镇等各乡镇(街道),稳定全县莲藕种植面积在5万亩左右,芡实3万亩,预计今年莲藕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3000亩以上。 高端智力创新研发和旅游产业创意创新团队的清华学子们充分发挥他们在景区风貌设计、文创产品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创立“微湖游礼”文创品牌,打造品牌视觉识别系统,推动文创与旅游深度融合,并聚焦经济、社会、民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为微山岛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 累累硕果,更加坚定了微山县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工作的决心。他们将继续通过统筹制定服务活动计划,精准聚焦乡村产业技术需求,按照乡村生产的关键节点,开展集中个性化指导、对口帮扶、乡村振兴合伙人帮扶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针对性地开展乡村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形成重点突出、资源丰富、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专家服务基层网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据统计,去年以来,邀请服务活动专家121人次,组织讲解培训28场,帮助基层解决难题39项,培训技术骨干2300人,推广先进技术27项,转化落地项目12个,惠及乡村群众1.1万余人。 “10支专家服务团队的成立,让科研人员、高校专家与农民、渔民紧密团结在一起,既为我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厚实的土壤,也在一次次交流和实践中,让基层群众更加认可知识与科技的力量,激发他们学知识、用科技的内生动力,助力微山乡村振兴走得更稳更实。”水生蔬菜创新服务团队首席专家王茜感触颇深,希望在深入基层、为民服务的过程中,助力微山走出一条独具湖区特色的发展振兴之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