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东济宁:改革赋能 绘写湖上和谐劳动关系好风景

来源:微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4-12-27 15:03 浏览次数:
分享

微山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被誉为“中国荷都”。近年来,济宁市微山县立足湖区地域人文特色,坚持创建扩面与创新提质并举,推动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取得实效。全县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省级4家、市级18家,省级金牌调解组织1家、金牌协调员3名,建成省级劳动关系和谐园区1处,2024年获批黄河流域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点。

一、“高标准”统筹布局,推进基层架构“规范化”。一是统一建设标准。坚持系统谋划、精准发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有平台、有队伍、有制度、有标准、有成效”的“五有”原则,统一布局规划、设施设备,规范设置咨询服务区、信息发布区、调解仲裁区、招聘信息查询区等功能区域,统一服务事项、服务流程、服务时限,确保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创建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县15个镇街已实现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100%全覆盖。二是明确事项体系。全面梳理涉劳动关系纠纷调解法律法规和服务事项,形成政策清单和服务清单,严格遵守政务服务办事评价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将劳动用工备案、劳动争议调解、创业失业服务、企业招工、社会保险和治欠保薪等服务事项纳入平台,形成前台“一岗受理”、后台“分类审核”、业务集成式办理的服务体系。三是整合资源力量。集合人社、工会、村(社区)等多方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工作合力,组织辖区内劳动关系协调员、劳动争议调解员、工会法律监督员、律师、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成立“和谐宣讲团”,定期深入辖区工业园区、小微企业、项目工地,为企业和劳动者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政策讲解、法律援助等服务。2024年以来,开展“送法进企业”“和谐大讲堂”等主题活动30场次,为150余家企业、1.1万名劳动者提供了指导服务。

二、“高精准”匹配需求,推进基层服务“特色化”。一是点亮商圈服务。在夏镇·运河湾“湾创邦”就业创业示范街区成立全市首个商圈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推行“劳动维权+就业帮扶”内环联动工作模式,实施实岗实训、下沉指导、精准摸排、精准服务的“两实一沉两精准”运行机制,打造集政策宣传站、劳动关系服务站、调解仲裁站、就业创业服务站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自建站以来,累计开展“进企业、送服务”系列活动12场次,完成中小微企业用工体检114家,帮扶50名维权员工实现转岗再就业。二是做优新业态服务。以省级金牌劳动关系调解组织微山岛镇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湖上红色快递驿站为依托,同“湖上快递”红色驿站连片打造成立湖上新业态劳动关系基层服务站,为湖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合同签订指导、劳动关系协调、治欠保薪等“一站式”服务,以承办全市一类劳动关系协调师职业技能竞赛为契机,先后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三指引一指南”》《企业薪酬管理指导手册》等宣讲活动15场,提供法律援助129次,28位劳动者“扫码”直达劳动维权、法律援助、电子合同签订等服务事项。三是创新流动服务。在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高楼乡渭河水街成立全市首家“固定驿站+流动服务”协调劳动关系湖上综合服务站,以固定驿站为服务中心,设置调解室、服务室、活动室、静心室等功能室,针对职工群众提供思想引领、法律咨询、心理解压等服务,针对船员提供饮水补给、航路问询、水文推送等特色服务。同时,依托劳动关系流动服务船,为偏远企业和行动不便的劳动者提供上门服务,2024年集中开展暖“新”送服务28次,服务户外劳动者群体400余人次,实现服务触角最大范围延伸。

三、“高点位”保障支撑,推进基层队伍“优质化”。一是坚持“竞技育优”。实施基层劳动关系协调员素质提升行动,通过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开展企业自主评价、完善协调员评价标准促进岗位练兵,提升基层协调能力。坚持每年举办劳动关系协调师(员)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促练,累计培育专业化劳动关系协调员600余名,为持续提升基层劳动关系治理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夯实“示范培优”。以省级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标准为引领,充分发挥现有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工业园区、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协商协调示范带动作用,协同县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合力共推,对企业高质量创建给予有力指导。2024年,我县4家“劳动关系和谐企业”、2名“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先进事迹材料被市人社局公众号推广。三是健全“强评促优”。探索建立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育机制,创新制定《劳动关系协调员职业技能竞赛规程》《劳动关系协调员评价标准(试行)》,完善协调员队伍管理办法,打通基层劳动关系治理“微循环”,有力促进了县域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全县创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氛围日益浓厚。(通讯员 刘杰 周子靓)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