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微山县以攻坚之举推动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来源: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微山县分局 发布时间:2024-10-11 15:15 浏览次数:

微山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纵深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让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坚如磐石,书写了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美的生态优美答卷。

一、强抓南四湖保护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宝贵机遇。一是全面贯彻《山东省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认真落实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的《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 年)》,大力实施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山东省南四湖保护条例》,推动湖区保护发展进入新阶段。二是制定《微山县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微山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实施方案》,并将目标、任务细化到单位、到节点,确保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三是强化县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和环保督察整改指挥部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坚持一线督导、一线推动工作落实,保障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实施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机制,形成“党委政府研究部署、主责部门牵头落实、相关部门配合实施、县乡两级联动推进”的协调推进机制。实施县级领导包保、定期调度通报、“一河一专班”巡河等制度,对突出环境问题、重点任务开展现场督导、跟踪督导、精准督导,对任务进展缓慢的及时进行督办约谈问责。

二、持续治理攻坚释放水生态活力。一是实施退渔还湖、稻田退水、增殖放流等工程,多措并举涵养水源、提升水质,退出养殖池塘 18 万亩、清理网箱网围 3.9 万亩、完成稻田退水 4.6万亩、放流优质苗种 5 亿余尾,实现水面释放、废水封闭、以鱼净水。二是持续开展湿地修复,通过补种水生植物、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抑制外来物种等方式,保护修复原始生态湿地 10 万亩,建成人工湿地 6 万亩,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 15 处,投资 1000 余万元建成山东省首个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目前微山湖鸟类达到 290 多种、鱼类约 78 种、水生植物由 74 种增加到128 种,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鸦雀和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南四湖大量繁衍生息。三是南四湖水质连续 20 年改善,县域内南水北调干线、6 个国控断面、20 条入湖河流水质优良比例全部达到 100%,进入全国水质良好湖泊行列,实现“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三、在生态环保中增进民生福祉。一是让上岸渔湖民安居。对全县 5237 户以船为家的渔民,按照“成熟一批、上岸一批”原则,实施“以船为家渔民安居工程”。将昭阳街道 465 户 1559名渔民,作为第一批试点先行推进,现已完成项目选址、入户调查、环评等前期工作。二是让退养渔湖民乐业。突出“湖区特色、新兴业态、实体经济、一镇一策”,广泛培训退养渔湖民。对年轻群体,开展民宿管家、渔家烹饪、湖产网络直播等培训,提供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实现“离湖不离家,上岸即上岗”。对高龄、残疾等群体,提供退养池塘防复养巡查、湿地巡护等城乡公益岗,构筑起生态保护和渔民就业“双屏障”。三是让全体微山人享绿。打造生态水城,营造河湖贯通的环城水系,新建一批公园绿地,形成水在城中、城在绿中、城水相依的城市生态系统。以生态宜居引领乡村振兴,建设滨湖水乡美丽乡村示范带,培育独具特色的微山湖美丽乡村品牌。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