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70826MB2858967H/2022-0265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微山县应急管理局 | 组配分类: | 重大政策转载 |
成文日期: | 2022-11-28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关于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的解读(三) |
||||||
|
||||||
主要内容: 《意见》包括把握原则、分类分级方法、差异化监管措施、实施步骤、保障措施五个部分。 (一)把握原则。主要从坚持“精细管理、精准施治,源头管控、纵深防御,要素融合、综合治理,科技赋能、信息化管理”四个方面,着重围绕实施精细化、差异化管理,把风险管控挺在前面,实现多种举措融合发力,创新落实“互联网+安全监管”工作模式等方面,明确了工作方向和原则。 (二)分类分级方法。明确先分类、再分级,根据行业类别、风险大小、安全生产状况和管理绩效对企业分类分级,实施动态管理。一是按行业和风险大小分类。综合考虑既有风险和潜在风险,划分Ⅰ类企业、Ⅱ类企业,分别实施重点监管或常规监管。二是按安全生产状况和管理绩效分级。以诊断检查为基础,通过企业自我诊断、第三方诊断、部门诊断,综合评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从好到差统一判定为“A、B、C、D”四个等级。三是动态调整企业等级。各监管部门根据日常监督检查、监管执法、诊断检查、事故及举报投诉发现问题等,对企业分级实施动态调整,视相关情形予以升级或降级。 (三)差异化监管措施。要求按照Ⅰ类企业严于Ⅱ类企业、低等级企业严于高等级企业的标准,差异化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一是实行差异化监管执法,视情减少或增加检查频次,强调对D级企业重点关注、严管严查。二是实施差异化驻点监督。对低等级企业严格派驻监督,督促落实整治措施,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对高等级企业,可实行综合、定期驻点监督。三是推进差异化综合治理,与安全生产通报、约谈、警示等相结合,与安全生产黑名单、信用等级评价相关联,实施联合惩戒,并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四是落实差异化惩戒激励措施,作为要素供应、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并分别采取支持鼓励和惩戒约束,持续强化“激励先进、惩戒后进”工作导向。 (四)实施步骤。明确今年7月底前分类起底;9月底前完成全面诊断和首次分类分级,实施清单化管理,形成全省一本账;12月底前分行业、分领域、分区域制定实施分级监管计划,完善落实分级监管措施,并建立长效机制;2023年6月底前、12月底前在高危行业、各市县分两步建立完善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形成智能监管体系。 (五)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推进结果运用、严格责任追究等方面做出规定,保障工作落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