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8264940460403/2022-0398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微山县交通运输局 组配分类: 草案解读
成文日期: 2022-03-14 失效日期
有效性:

《微山县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草案解读

来源:微山县交通运输局 发布时间:2022-03-14 21:59 浏览次数:
分享

一、出台背景

“十三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各部门的全力帮助、省市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围绕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紧抓项目建设、民生工程、行业管理、作风建设等重点任务,团结奋进、砥砺前行,交通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运输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行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建立起了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以公、水、铁为主要运输方式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020年,全县综合交通线网规模达到2293公里,公路和内河航道技术等级逐步提升;公、水、铁货运量超过3000万吨,较“十二五”末增长了约50%;公路营业性及公交客运量超过600万人次(2019年),较“十二五”末增长100%;这些均为支撑微山县经济平稳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保障。

交通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高速公路建设取得突破,枣菏高速微山段、枣菏高速微山县城连接线建成通车,结束微山不通高速的历史;国省干线路况水平不断提升,S322枣欢线滕州微山界至欢城西段、S104济微线微山留庄至微山北环路口段完成大修;“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完成路网提档升级、通村公路、路面改善、村级公路网化工程超过1600公里;环湖大道东线通车,有力推进了“交通+文旅”融合发展。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微山一线船闸改建完工,京杭运河主航道“三改二”、京杭运河湖西航道(二级坝-苏鲁界)改造、韩庄复线船闸等重点工程全面开工,微山三线船闸工程加快推进,南阳古镇至太白湖景区旅游航道扩建、湖西航道(上级湖段)改造、白马河航道扩建稳步推进。不断优化港口码头布局,积极推进韩庄、微山、留庄、微北、湖西等五大作业区规划建设,微山港区生产性泊位达到115个,港口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运输服务能力稳步提升。道路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秉持“畅通主导、服务需求、安全至上、创新引领”的理念,扎实开展公路管养工作,在保洁、护绿、清沟、巡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强化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县乡公路危桥处置率100%,四、五类桥梁总数和比重进一步下降。城乡公交建设深入推进,县城至乡镇通车率100%,农村客运站点使用率100%,公交线路覆盖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85个行政村,省定贫困村全部通公交。水运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坚决取缔非法码头,持续推进港口整合,港口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协同港航企业,积极抢抓老货源,开拓新货源,改造现有码头工艺设施,提高码头通过能力,提升港口安全环保水平,2020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254万吨,占济宁市的29%,水运行业在港口整合转型期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行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公路、铁路、港航等实现统一管理,构建起了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和行业管理、综合执法、公益服务三位一体的交通运输运行机制。注重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加大交通安全治理力度,积极维护运输市场秩序,运输市场和运输管理更为规范。加强交通运输环保治污,优化路域环境,强化水运污染防治,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做好群众、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等事项;转变工作作风,务实创新,真抓实干,创建“学习型、技术型、服务型、廉政型”机关。

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已初现成效,但与交通强国、交通强省、乡村振兴、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综合交通互联互通水平亟需提升,跨湖交通仍存瓶颈制约,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仍需增强,境内仍无高铁站和机场,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仍然缺乏。二是公路建管养仍存在发展短板。公路平均技术等级仍然偏低,部分国省道路段通行能力不高,公路养护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亟需提升,建设、养护资金保障仍要继续加强。三是水运综合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干支航道等级亟需进一步提升和协调,货物种类有待进一步丰富,水运在综合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需继续提高;港口资源整合及新作业区建设亟待加强,港口功能需要继续拓展。海事安全监管与应急搜救能力、信息化水平、节能环保水平均需提升。四是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有待完善。公交枢纽站及配套基础设施缺乏问题日益突出,公交线网密度、站点覆盖率、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公交路权保障仍需提升;陆岛交通服务质量不高,设施建设、服务水平亟需提升,公交与渡口、陆岛交通衔接不够顺畅。

“十四五”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强省的关键时期,是微山县深度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鲁南经济圈、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的关键时期,微山县要充分利用国省战略政策和综合交通体制机制优势,统筹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综合区域发展、城市规划、地区特色等多重因素,前瞻性、科学性的完善微山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建设“实力微山、魅力微山、活力微山、幸福微山”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发展目的,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交通强国、交通强省等战略为引领,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增强运输服务能力、提升行业治理水平,着力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全力打造交通强县,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高效、绿色的出行服务,为“实力微山、魅力微山、活力微山、幸福微山”建设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撑。

三、规划原则

统筹谋划,开放融合。秉持系统理论思维,不仅注重自身完善,更加注重协同发展,推动微山县与鲁南经济圈、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市县协调发展、优势互补、互相促进,为形成区域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提供支撑和保障。

综合规划,重点突破。做好顶层设计,通盘考虑公、铁、水、空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综合布局,做好多式联运系统规划。在整体推进基础上,对带动作用大、民众呼声高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公共基础服务等及早着手、加快推进。

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积极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协同完善沿湖各县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促进交通运输和经济要素互联互通。推动交通进一步向进村入户倾斜,提升均等化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出行幸福感。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生态保护的大框架下探索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科学选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岸线等资源;挖掘多式联运潜能,全力引导运输结构调整;优化交通能源消耗结构,强化节能减排、交通污染防治。

改革引领,创新驱动。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和“放管服”改革,转变发展理念,优化存量、创新增量、提升质量,注重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科技创新;扩大信息技术成果应用,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效率、效果。

四、发展思路

根据微山县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地理区位、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变化,提出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思路。

一是“实现跨越”。打破湖区地理环境阻隔,缓解跨湖交通瓶颈制约,在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框架下,规划建设G518改建等项目提升微山县中部跨湖通道,研究推进枣菏城际铁路、枣沛高速等项目,开辟微山县南部跨湖通道,与北部的枣菏高速共同形成鲁南地区跨南四湖至江苏等地区的新通道。打破省市行政边界阻隔,强化与周边城市协调、衔接,规划建设G104改建、S104改建等项目,逐步增开微山至周边地市城际公交、BRT快速公交等,实现微山与枣庄市、济宁市、徐州市等一体化发展。

二是“着重挖潜”。提升公铁水联运能力,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强化内河港口建设、铁路专用线建设、港口产业园建设。推进港航一体化发展,培育水运龙头企业,实现水路运输集约化运营,优化运输组织,提升运输效能。擦亮微山旅游交通品牌,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客运服务水平,为南四湖和京杭运河旅游产业发展做好支撑。

三是“强化连接”。强化区域、枢纽和通道连接,加强干线公路提升改造,规划建设高速连接线和铁路专用线,实现城镇、枢纽与国省运输通道多点连接;规划建设通用机场,发展短途航空运输。强化城乡连接,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农村公路覆盖能力和技术水平;优化公交枢纽布局,加密城乡公交线路,提升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推动农村物流高效发展。强化陆岛连接,优化湖区航道网络,规范湖区渡口建设,推行水陆一体化公交运行组织模式,提升陆岛交通便利性。

四是“创新驱动”。充分发挥互联网、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带动提升作用,探索县级智慧交通发展路径,发展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公交、智慧物流,争取在综合管理平台、农村公路智慧养护、数字化航道、公路水路ETC应用场景扩展、BIM技术全过程应用、智慧旅游服务区(驿站)等方面实现落地应用。积极推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推广应用,争取在废旧材料高值利用、重载交通路面建设、港口场站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形成可落地的应用方案,推动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五、发展目标

围绕交通运输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到2025年,实现基础设施立体成网,通道瓶颈制约明显改善,客货运输服务品质和绿色智慧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继续增强,力争在跨区域联通、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提能升级、交旅融合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初步形成“规模合理、方式协调、安全可靠、智慧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建设交通强县夯实基础。

规模合理。基础设施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公路网总里程达到2100公里以上;铁路专用线达到30公里;港口生产性泊位数达到96个,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2500万吨,航道通航里程280公里以上(不计旅游航道);公交枢纽达到4座;通用机场1座。技术等级结构进一步优化:普通国省道一级公路占比达到50%以上,县乡道三级及以上占比达到65%以上,航道三级及以上占比达到76%以上(不计旅游航道)。

方式协调。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组合效率和规模效益逐步扩大,实现各方式间顺畅衔接转换,客货运输集约化程度提升。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城乡公交覆盖率保持100%,公交客运占比显著上升;公铁、公水、铁水等多式联运广泛发展,建成欢城铁路物流园、微山码头临港产业园等多式联运枢纽,内河港口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铁路和水运货运占比显著提高。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更加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模式及配送模式更为先进,建成县域物流中心(共同配送中心)和一批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行政村物流服务点覆盖率达到100%。

安全可靠。交通基础设施的品质和耐久性提高,安全应急装备和基地建设更加完善,交通事故及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进一步减少,安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公路2020年底存量危桥全部处治,普通国省道新增危桥当年处治率100%;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8%以上。内河航道、航标维护达标率100%。

智慧绿色。智慧交通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应用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出行的便捷性、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建成综合交通运输管理平台,智慧公交、智慧公路、智慧港航等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交通运输信息互联互通、资源配置更加高效。交通网络与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更强,绿色节能交通设施配置水平更高,新能源客车占比达到100%,客运枢纽的充电设施配置率达到100%,新建及改扩建码头岸电设施配置率达到100%,微山港区LNG加注码头建成并投入使用,干线航道船闸ETC使用率、新能源动力船舶占比逐步提高。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