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情报第六期 |
||||||
|
||||||
小麦蚜虫发生防治预报
蚜虫是小麦主要虫害之一,可对小麦进行刺吸危害,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穗期危害,造成小麦灌浆不足,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如果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方法不当,将会造成小麦严重减产。请各乡镇(街道)务必高度重视调查麦蚜的发生动态,一旦达到防治指标,及时组织防治。 根据最近田间调查情况,结合作物长势、气象预报、历年资料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报我县小麦蚜虫大发生。 预报依据: 1.虫源基数:近日调查蚜虫密度上升较快,处于繁殖初盛期,虫田率100%,一般地块百株有虫10~150头,平均百株为110头,重地块200~350头,个别严重地块达500头以上。随着气温回升,麦蚜数量将迅速增长,危害将继续加重。 2.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对麦蚜的发生无不利影响。 3.作物长势:今年小麦长势整体偏好,田间郁闭,小气候较适宜蚜虫繁殖。 4.天敌控制:我县麦田蚜虫的主要天敌有瓢虫、蚜茧蜂、食蚜蝇和草蛉等。近期田间调查,天敌数量每平方米1~3头左右,对麦蚜控制作用较小。 防治指标:百茎(穗)蚜量500头,天敌与麦蚜比1:150时 防治适期:4月下旬~5月上旬,个别地块需进行二次防治。 防治方法: 1.早期挑治高密度有蚜点片,压低扩散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 2.大力推广“一喷多防”技术,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绿色环保药剂,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使用量。 3.在病虫混合发生的地块,以防治麦蚜为重点,合理选用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混合喷雾,达到一次施药既可防病、治虫的目的,又增加了小麦的抗逆性,促进子粒成熟饱满,增加产量和品质。 药剂使用: 每亩用15%噻虫·高氯氟悬浮剂 6~9毫升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20克或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10克或1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10~15克,兑水50千克喷雾,可兼治灰飞虱。也可每亩加入0.01%芸苔素内酯水剂1000倍喷施,延长旗叶和倒二叶光合作用功能,防止干热风,促进子粒成熟饱满,增加产量和品质。要注意保护利用天敌控制麦蚜。当田间益害比达1:80~100或蚜茧蜂寄生率达30%以上时,可不施药利用天敌控制蚜害。若益害比失调,应选用对天敌杀害作用小的药剂防治麦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