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82600432933XT/2020-0758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微山县南阳镇 组配分类: 乡镇文件
成文日期: 2020-06-20 失效日期
有效性:

南阳镇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助推文旅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

发布时间:2020-06-20 17:06 浏览次数:
分享

南阳镇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助推文旅产业发展的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南阳镇紧紧抓住济宁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对本地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挖掘、开发和利用,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文化发展和经济进步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一、基本情况

    南阳镇位于微山县西北部,地处独山湖与南阳湖的交汇处,公元1282年取直之后的京杭大运河穿村而过,南阳因其沟通南北的优越位置,逐渐发展成为运河航运和贸易的枢纽,历史文化、运河文化、渔家文化、民俗文化在这里交融,共同造就了南阳镇的繁荣兴盛。

 1、历史文化。南阳古镇已有2200年的历史,在明代的时候曾被称为运河四大名镇之一,元代南北运河通航后,南阳成为运河沿线的重要商埠。繁盛之时,南阳镇有皇宫所、皇粮殿、二爷庙、古运河闸、魁星楼、文公祠、大禹庙、杨家牌坊、不沾地旗杆等30多处名胜古迹。

2、运河文化南阳古镇是微山湖中运河线上最有特色的历史城镇。在古代,城镇依运河而建。元朝至顺二年(1331年),这里建起南阳闸,开始建镇。明代隆庆元年(1567年)漕运新渠竣工,南阳成了运送货物的码头。其后明清两代,南阳“渔船、酒船、商船、米面船、往来相接”,繁盛一时

3、民俗文化。南阳古镇在2200年的城镇发展之中,通过运河的文化交流以及当地渔业为生的生存习惯,渐渐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民俗传统。这些民俗传统映射着这个南阳古镇的文化特色。其中与运河相关的民俗传统有清代皇帝下榻的掌故、祭拜水神龙王的仪式活动等等,还有具有地方特色的庙会、集市与一些戏曲活动。

4、渔家文化。南阳湖为北方最大淡水湖微山湖其中一部分,拥有湖面15万亩,集“大湖风光,古镇风貌,渔家风情”的独特景观于一体,南阳岛地处南阳湖之中,镇中多以渔业为生,形成了渔家婚礼、鱼鹰表演、撒旋网、手工艺品、水生植物的编制等丰富的渔家文化。  

二、经验做法

1、做好历史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防止城镇化建设中对文物古迹的破坏行为。一是古迹保护现存的清代钱庄、皇帝下榻处、清真寺、土地庙等建筑基本保持完好,实施南阳古建筑群保护工程,计划恢复建设皇宫所、皇粮殿、康熙御宴房、堂房、马家旗杆5处历史遗迹。二是运河保护。保护和修复利建闸和京杭大运河会通河段,两处于2015622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配合县文广新局做好大运河南阳闸至北一村修缮保护工程,实施大运河护坡、清淤工程,对运河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2、抓好成果展示,将挖掘出的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规划建设中,明确塑造风格,彰显文化底蕴,提升建设品位。一是古镇风貌展示。南阳古镇实施街巷风貌整治和立面改造,符合传统风格,对景区内与传统历史风貌不协调的建筑,逐步整治或拆除,形成文化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二是宣传推介展示。加大在各级媒体的宣传推介力度,配合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录制《记住乡愁》栏目,播出后引起了巨大反响;参加世界遗产运河古镇合作大会,并做代表发言,积极推广南阳古镇的品牌和形象,提高南阳古镇知名度。三是活态文化展示。注册成立“微山县南阳镇民俗博物馆”,是鲁西南第一家民俗博物馆,被山东省文物局列入全省“乡村记忆”工程示范点,游客通过民俗博物馆可以重温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前渔民的衣食住行,会更加清晰的感受到历史变迁的沧桑。规划建设“南阳镇历史文化民俗展览馆”,打造运河文化、渔家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主要积淀区和集中展示区。

3、做好成果利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突出文化资源在旅游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增强我镇旅游吸引力。一是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紧紧依托运河文化、渔家文化元素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手工艺品、运输、餐饮、住宿品牌,培育一批优势特色文化产业,结合采莲、捕鱼、垂钓等活动,引导游客亲自参与体验渔家生活,鼓励发展苇编、蒲编,如蒲扇、草帽等充满浓浓渔家风情的手工艺品。二是推广特色旅游路线。计划开发利建闸运河遗产旅游航线、王苏白民俗村旅游航线、大湖观光旅游航线,进一步优化旅游线路,促进我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下一步,南阳镇将继续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运河文化、渔家文化、民俗文化中的优势资源,与旅游产业高度渗透,做好文旅结合这篇文章,为全市全域旅游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