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423579-8/2013-0035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微山县政府办公室 组配分类: 空间规划
成文日期: 2013-10-18 00:00:00 废止日期
有效性:

【历史规划】微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年-2030年)

发布时间:2013-10-18 00:00 浏览次数:
分享

第1章 总则

   为促进微山县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特编制《微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本规划是指导微山县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1.1 规划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⑵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⑷《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标(2000)179号

   ⑸《南水北调东线济宁市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工程建设规划(2008-2015) 》

   ⑹《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⑺《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⑻《济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

   ⑼《微山湖旅游发展总体策划(2008-2020)》

   ⑽《济宁港总体规划》

   ⑾《济宁市文化产业规划》

   ⑿《微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⒀《微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⒁《微山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5-2020)》

   ⒂《山东省微山县城市防洪排水规划》

1.2规划原则

   ⑴ 服务发展的原则

   以保证和促进微山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作为规划编制的首要任务,增强城市对于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的承载力,为经济和城市发展留足空间。

   ⑵ 节约土地的原则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节约用地,科学合理的确定城镇规模,通过规划确定重点发展城镇和重要基础设施,将有限的投资用于重点工程建设,强化土地集约和合理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尽量少占和不占耕地。

   ⑶ 城乡统筹的原则

   对辖区内的城乡居民点、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进行综合规划,保证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⑷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满足群众需要、维护公众利益作为规划编制的根本出发点,将规划的价值观由偏重经济增长、注重速度向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发展并重、兼顾公平转变,促进全面发展。

   ⑸ 生态优先的原则

   把环境保护放在战略位置,将城市发展规模严格控制在合理的资源和环境容量内,尤其注重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保证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⑹ 优化布局的原则

   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分区,适度集中紧凑布局,相互有机联系,有序发展。

1.3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划分为四个阶段:

   近期:2009—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远景:至2050年左右。

1.4  城市规划区

   规划城市规划区行政区域包括夏镇街道办事处、昭阳街道办事处、县经济开发区、驩城、傅村镇及二级坝。

   范围界定:东、北至县界;南至昭阳街道办事处行政边界;西部自京杭大运河西沿昭阳、夏镇、傅村行政边界至二级坝(包括二级坝全线),二级坝北侧控制至湖岸。

   规划区总面积为31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208平方公里。

第2章  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2.1 功能定位

   ⑴ 全国生态经济建设示范区;

   ⑵ 淮海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实验区;

   ⑶ 运河旅游、航运、文化带枢纽节点;

   ⑷ 鲁南经济带崛起的战略空间。

2.2 发展目标

   ⑴ 总体目标

   建设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和优美人居环境的湖滨生态宜居城市。

   ⑵ 分目标

   经济——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建设经济繁荣的活力城市。

   社会——追求公平公正,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发展,建设健康发展的和谐城市。

   环境——提升环境,突出城市特色,建设富有浓郁运河与湖滨风情的文化城市。 

   交通——建立安全、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强化区域联系,建设功能完善的高效城市。

2.3 发展战略

   ⑴ 区域一体化战略

   鲁南经济带、枣薛滕复合中心构建等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实施对微山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微山经济发展必须加强与周边城市产业对比和协同发展战略研究,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建立与之协调互补的发展模式,加强合作与有序竞争,错位发展,逐步提高城市竞争力,以适应宏观经济发展需要。

   ⑵ 产业发展战略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从单一地利用煤炭资源向利用其他各类资源转变,有重点有选择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积极培育以旅游服务为主导的非煤产业和接续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⑶ 城乡统筹战略

   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要求总体规划在现有村镇体系规划的基础上,从城乡统筹发展出发,加强县域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⑷ 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强本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所面临的发展压力,包括人口压力、资源压力、环境压力的分析和可持续发展度分析,确定生态环境敏感区域,明确保护重点,走循环经济的道路,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3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3.1 人口与城镇化预测

   ⑴ 总人口预测

   2015年总人口76万人;

   2020年总人口78万人;

   2030年总人口83万人。

   ⑵ 城镇化水平预测

   2015年城镇人口33万人,城镇化水平43.6%;

   2020年城镇人口40万人,城镇化水平51.9%。

   2030年城镇人口56万人,城镇化水平67.6%。

3.2 县域产业重构与空间布局

   ⑴ 产业体发展系格局

   微山县的重点发展产业包括:农产品加工、煤化工、内河船舶等装备制造、旅游业、商贸物流。

   拓展型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其他产业:现代农业。

   ⑵ 产业空间布局

   一带:沿104省道和104国道产业带;

   六区:北部经济区、留庄经济区、中部经济区、南部经济区、西部经济区和湖上经济区,实施产业发展分区引导;

   一城:整合经济开发区产业职能,做大做强微山县城,成为县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三岛:微山岛、南阳岛和独山岛,重点发展旅游业;

   五园: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布局原则,集中设置鲁桥工业园、留庄工业园、驩城工业园、韩庄工业园和西平工业园。

3.3 县域城镇空间组织

   ⑴ 城镇空间组织

   “一城五镇,四轴串联”。

   一城:由老城区、南部新城区、经济开发区及旅游度假区构成的中等城市;

   五镇:驩城、留庄、韩庄、鲁桥、西平五个重点乡镇;

   四轴:104省道和104国道衔接组成的湖东陆上联系通道;由京杭运河、沿湖及湖中水路组成的水上联系通道;进行等级提升后的二级坝联系通道;湖西大堤联系通道。

   ⑵ 城镇规模

   乡驻地规模聚集至0.6万人以上,建制镇规模达到1.5万人以上,城区进入中等城市行列。构建四个等级层次:

   10万以上:城区(30万);

   5-10万:驩城(6万);

   1.5-5万:韩庄(3万)、留庄(3万)、鲁桥(2.2万)、两城(2万)、南阳(2万) 、傅村(2万)、马坡(1.8万);

   0.6-1.5万:西平(1.0万)、微山岛(0.6万)、赵庙(0.6万)、高楼(0.6万)、张楼(0.6万)。

   ⑶ 城镇职能引导

   综合型:城区、驩城;

   工业主导型:留庄、西平、赵庙;

   工贸结合型:韩庄、傅村、鲁桥;

   交通主导型:高楼;

   农产加工型:马坡、张楼;

   旅游型:两城、南阳、微山岛。

3.4 县域交通体系规划

   ⑴ 道路体系规划

   两横:提升二级坝等级和通行能力、新建跨湖高速东接枣木线。

   两纵:以104省道接104国道连接湖东各城镇,在留庄与跨湖高速实现互通;以湖西大堤串联湖西4个乡镇。

   十连:马坡至济宁北湖、鲁桥至邹城、留庄至滕州、微山城区经驩城接343省道、微山城区至滕州、微山城区至薛城、韩庄接352省道、张楼接348省道、赵庙至沛县开发区、高楼至沛县胡寨镇。

   主辅相成:着力构建滨湖辅助路,提升交通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

   ⑵ 航道体系规划

   建成等级航道400公里,形成:

   两纵七横的跨湖航道和陆岛工程:提升京杭运河湖东段为二级航道;扩建微山、韩庄复线船闸,使上下级湖主航道通过能力分别达到5000万吨和7000万吨;提升湖西航道为五级航道;建设东渡口-南阳-白沙五级航道;开辟刘香庄至留庄、洙赵新河口至新河村、韩庄至五段、微湖至蔺家坝、复新河口至凤凰山和滕州滨湖镇六级航道;提升小荆河至白马河、赵庙至夏镇港为五级航道;改善鹿口至爱湖码头、鹿口至微山岛和微湖码头五级航道。

   七条联接航道:建设泗河口港进港航道为三级航道;建设鲁桥港7公里进港航道为五级航道;提升白马河为三级航道;提升崔庄矿港入京杭运河为五级航道;城漷河港入京杭运河为五级航道;马口至杨官屯河口为六级航道;留庄至马口为六级航道。

3.5 旅游发展规划

   ⑴ 功能定位

   总体形象定位:北方水乡,休闲天堂

   依托微山湖优越的水域生态环境,通过产品联合,整合湖滨旅游资源,以济宁城市群、济南城市群、徐州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为核心市场,重点突破京津都市圈、长江三角洲两大主体市场,优化产品空间布局,形成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四大产品体系,建设功能互补的特色旅游产品集群,构建便捷的水陆联动交通系统,构筑大微山湖旅游格局,做大做强微山湖品牌,打造江北最大的内陆湖泊区综合型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目的地,成为支撑山东休闲天堂旅游产品格局的枢纽型旅游区,建设成为北方最大的内陆滨水型国家旅游度假区、鲁南经济带上重要的产业支点和辐射核心。

   ⑵ 旅游体系建设规划

   形成“两带、一环、两大板块”的总体格局,布置“一心、多点”的旅游产品。

   两带:湖区旅游带串联湖区三岛、水工建筑、微山湖湿地等旅游景区,形成湖上观光、休闲旅游带,发展科普、考古、康体健身、水上运动、渔家风情等主题旅游;陆上旅游带串联梁祝碑、鲁山林场、马坡生态休闲农业、驩城工业旅游、部城遗址、韩庄节制闸等景区,发展文化体验、休闲观光等主题旅游。

   一环:环微山湖建设游憩绿道,形成环湖风光带。

   两大板块:北部古韵渔乡文化休闲主题板块、南部微湖绿岛生态度假板块。

   一心:微山城区旅游服务中心。

   多点:规模化、精品化布局多个旅游景区。

第4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4.1 城市职能

   ⑴ 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⑵ 微山湖国家保护与管理基地;

   ⑶ 微山湖旅游服务中心、生态宜居城市。

4.2 城市性质

   滨湖水城,以旅游及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生态宜居城市。

4.3 城市规模

   ⑴ 城市人口规模

   2015年为17万人;

   2020年为22万人;

   2030年为30万人。

   ⑵ 城市用地规模

   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1.67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27.5平方米。

   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6.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20.0平方米。

   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35.6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8.8平方米。

第5章 城市总体布局

5.1  城市发展方向

   城市发展方向:以向南发展为主,向东、向西发展为辅。

   发展战略:“南扩北控、东延西靠”。

5.2 用地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一轴两心,一网四区”的用地布局结构。

   “一轴”:沿老运河城市发展轴。

   “两心”:新城综合中心及老城商贸中心。

   “一网”:指以沿微山湖、新薛河 “U”型生态景观带为骨干,以城区水系为纽带的城市网状滨水生态网络。

   “四区”:滨湖新城区、特色老城区、现代产业区及微山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四个功能片区。

5.3 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城区形成戚城片区、古运河片区、城北片区、中部片区、微湖片区、湿地片区6个居住片区。

   ① 戚城片区

   位于小新河以西,奎文路以北,规划居住人口6.0-6.5万人。

   ② 古运河片区

   位于小新河以西,奎文路以南,规划居住人口4.5-5.0万人。

   ③ 城北片区

   位于小新河以东,奎文路以北,规划居住人口4.0-4.5万人。

   ④ 中部片区

   小新河以东,奎文路以南,红荷路以北,规划居住人口6.0-6.5万人。

   ⑤ 微湖片区

   位于红荷路以南,微山湖大道以西,规划居住人口3.5-4.0万人。

   ⑥ 湿地片区

   位于规划旅游度假区及白鹭湖路以南,南部微山湖湿地景区环抱,规划居住人口3.0-3.5万人。

   ⑦ 其它居住组团

   规划可容纳居住人口0.9-1.0万人。

5.4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⑴ 行政办公用地

   整合城区原有行政办公用地,在新城区集中建设县级行政办公中心。

   ⑵ 商业、金融用地规划

   规划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各级商业服务设施,形成网络化商业服务体系,重点突出集中商业服务中心建设。

   ① 商业服务轴线

   规划以奎文路、商业街为轴线组织城市商业服务设施。

   ② 城市商业服务中心

   新城区商贸、商务中心:规划结合城市功能分区,在重点地段自西向东集中设置旅游服务、商务接待、金融、商业等设施,形成城市复合带状商业服务中心。

   老城区商业中心:以奎文路及镇中街交叉口周边区域为重点,在完善原有商业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提升,形成以传统商贸为主的城市北部商业中心。

   ③ 特色街区

   规划城市形成镇中街、商业街、独山湖路三条特色街区,既是公共服务的重心,也是城市特色风貌所在。

   ⑶ 文化娱乐用地

   ① 城市文化展览中心

   位于规划行政办公中心东部,主要建设城市文化宫、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城市大型文化、展览设施。

   ② 中部文化娱乐中心

   位于金源路以南、商业街以西、五公尺河以北、小新河以东,建设集放映、歌舞、图书、影视于一体的多功能县级文化娱乐中心。

   ③ 南门公园

   以南门公园及运河文化景观带建设为依托,形成以运河旅游及文化展示为主的西部文化娱乐用地。

   ⑷ 体育用地

   规划主要体育用地3处:

   城市体育中心:位于新城微山湖大道以西,南阳湖路与独山湖路之间,为综合性的现代化体育中心,集中安排县级大型体育场馆。

   水上运动中心:位于白鹭湖公园西部,满足水上体育竞技比赛、体育专项训练和群众性健身活动的需要。

   老城体育公园:位于金源路以南、商业街以东、五公尺河以北,配套建设居民健身、休闲设施,与滨河绿地相结合,形成开放性体育休闲公园,与西侧规划文化娱乐用地共同形成城市中部文体中心。

   ⑸ 医疗卫生用地

   规划按照综合性医院为主,小型专业医院为辅的原则安排医疗卫生用地,在原有医疗设施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各医院用地规模,更新设备、提高档次。

   规划新城区新建综合医院1处,同时强化老城区2处县级综合医院,即县医院及县中医院。

   ⑹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① 科研设计用地

   为促进城市科技、文化发展,规划城市科研设计用地位于金源路以南,部城街以西,青山路以北,为远期建设重点。

   ② 职业教育

   规划在南部新城区集中建设城市职业教育中心,用地位于微山湖大道以东,规划南阳湖路与独山湖路之间。

   ③ 普教设施用地

   中学:城区高中设施用地较为宽裕,规划维持现有高中规模,进一步完善高中教育设施;初中布局利用现状资源,考虑未来初级教育资源整合需要,初中布局允许空间布局不均衡,老城区主要在现有基础上整合扩建。

   小学:空间布局遵循均衡性,远期城区共设11处小学用地。

   ⑺ 旅游商务用地

   规划共设3处旅游商务用地,为以旅游服务、旅游商品、旅游地产及旅游科技研发为主的混合开发用地。

   滨湖旅游商务用地:位于老城区部城街以西,东风西路两侧;

   旅游度假区旅游商务用地:位于红荷路以南、荷香街以西;

   湿地旅游商务用地:位于新薛河以东,为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配套旅游商务用地。

5.5  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规划产业用地主要位于微山湖大道以东。

   产业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以打造光伏新城为目标,奎文路以南主要发展机械加工、电子信息产业和食品加工产业;奎文路与建设路之间主要安排轻纺工业及电子信息产业;建设路以北主要发展稀土产业、食品加工产业等。

   规划物流仓储用地位于城区北部,夏阳路以北,戚城街与微山湖大道之间,充分利用国道、省道交汇优势集中发展现代物流业。

5.6 对外交通规划

   ⑴ 公路

   ① 对外交通网络

   微山城市西为微山湖,城市陆路对外交通主要为北向、东向及东南向,结合现状对外交通现状,通过区域路网完善,形成“半环加辐射”的对外交通路网体系。

   ● “半环”既城市北侧、东侧半环状对外交通干线。

   从城市主要对外交通流向分析,城市主要交通方向为北向、东向及东南向;从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分析城市西,向、南向主要为滨湖游览交通。因此微山城市过境交通应主要由城市东侧及北侧分流,在交通导向上应减少过境交通经城市西部及南部分流。

   近期规划调整104国道城区段,改线于西八里屯西侧,新汽车站东侧,作为城市南北向主要对外交通线路;

   新建城市北部对外交通通道——柳下路,连接104国道及104省道,并向东跨新薛河接枣庄市北外环(347省道);

   依托新薛河东部防洪堤建设城市东部对外交通通道——薛河东路;

   规划青山路跨新薛河后东连至352省道,形成微山至枣庄高铁站重要通道。

   ● “辐射”即依托半环对外交通骨架,由城区向多方向延伸的放射状对外交通网络。

   承担城市对外交通的放射性道路主要包括:

   东南向104国道,联系南部淮海经济区;

   东向348省道及青山路东延线,联系枣薛经济带;

   北向104国道、348省道及104省道,分别联系济宁市及微山北部乡镇。

   ② 城市客运站

   以新建客运站为中心。

   ⑵ 航运

   ① 货运港口

   规划远期新建微山货运中心港口,位于傅村镇104省道以西滨湖区域,地处微山、傅村、驩城核心区中心部位,主要依托高庄码头及104省道、现状铁路专用线,同时港口腹地面积相对较大,适于建设港口及发展临港物流。

   ② 旅游客运码头

   夏镇港改扩建为客运旅游综合码头;

   南部新城新建旅游客运码头1处,位于昭阳湖路西端;

   翠堤路与新薛河交汇处设微山湖湿地景区旅游码头。

5.7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⑴ 主干道

   规划主干道为“七纵六横”。

   七纵:滨湖路(北段)、部城街、戚城街、新河街、微山湖大道、泰康街、104国道城区段-新薛河南街。

   六横:夏阳路、奎文路、金源路、红荷路、独山湖路、白鹭湖路。

   其中滨湖路为主要景观游览路;奎文路、微山湖大道、红荷路为主要迎宾景观路。

   ⑵ 次干道

   规划次干道为“七纵、六横”。

   七纵:滨湖路(中段)、昭庆街、镇中街、新河南街、商业街、红菱街、新薛河街。

   六横:建设路、城后路、东风路、青山路、昭阳湖路、南阳湖路。

   ⑶ 支路

   其余道路均为支路,规划红线宽度控制18-24米。

5.8水系规划

   ⑴ 水系营造

   规划城区水系循环主要由城北老运河来水及新薛河引水补给。

   ● 结合南部昭阳煤矿塌陷区建设新区中心水面—白鹭湖;

    秀水河连接老运河(寨子河)、星月河、白鹭河及南庄河;

    通惠河连接微山湖,并连接至南庄河。

   ● 结合老城改造,五公尺河西连老运河。

   ● 柳下路北侧建设北环河,加强城市水系东西联系,利用现状河底高差及地形坡度,自东向西引新薛河水,补充小新河水,实现城区水系合理循环。

   ⑵ 水系结构

   规划城区形成“双环”水系系统。

   ● 外环水系:规划北环河—老运河—通惠河—白鹭湖—白鹭河—新薛河。

   ● 内环水系:规划北环河—小新河—老运河(寨子河)—新薛河。

   其它水系、航道为城区水系与微山湖湖面及双环之间联系水系。

5.9 绿地系统规划

   ⑴ 总体结构

   微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城区为中心,由外及内形成大环境绿化,滨河绿化通道、节点绿化三个层次,形成完整而富有特色的绿地系统。

   规划形成“一带多廊、一心多点” 的绿地布局结构。

   “一带”——滨湖生态绿化景观带;

   “多廊”——由湖到城、由外及内的沿河绿化廊道;

   “一心”——南部白鹭湖生态绿心;

   “多点”——城区综合公园、社区绿地及其它集中绿化。

   ⑵ 建设重点

   ① 公园绿地

   ● 白鹭湖公园

   结合南部昭阳煤矿塌陷区建设,以大面积的水面和大片的绿地为主,规划设计应充分体现亲水的特点,景点设置应以水景为主,建设风格要一切本着追求自然,返朴归真的效果,充分体现绿林相伴、湖水交融的和谐气氛,同时注意滨水景观绿地的通视性、导向性、亲水性,体现城市特色和滨水风貌,创造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城市滨水空间。

   ● 滨湖绿化景观带

   重点表现生态景观,以绿化、生态保养为主,体现原生的大生态概念,有“野趣”。 重点地段设计城市广场及观景平台。驳岸设计为生态驳岸,原则上不得将城市道路引入该区域,允许自行车进入,控制非游览性机动车进入。

   ● 滨河绿化景观带

   利用现状良好的植被,加强人工绿化,可以采用生态驳岸或者人工驳岸,不宜采取防洪墙的形式,沿河重点地段设置广场和铺地及休息娱乐设施。

   ② 防护绿地

   城区防护绿地包括工业区防护绿地、沿湖、沿河生态林及沿交通干线防护林等。

   ● 沿新薛河防护绿地,西侧奎文路以北及东侧控制宽度各大于100米;

   ● 城区外围国道、省道两侧应设置3-5米的绿化带,沿路绿化带可结合地形灵活加宽,但严禁在耕地内设置过宽的绿化带。

5.10 城市特色塑造

   ⑴ 景观体系构成

   ① 景观控制:“一湖、一带、一网”

   作为独具特色的滨湖旅游城市,微山城市景观及城市特色必须紧紧依托湖、水、城加以塑造,突出“一湖、一带、一网”的景观控制作用,即:

   沿微山湖滨湖城市开放景观界面的景观控制作用;

   老运河文化带的景观纽带作用;

   规划网状水系的景观组织作用。

   ② 景观组织:“一主两辅”时代景观轴线

   以新河街以东、微山湖大道以西南北延伸的景观通道作为城市时代风貌及空间拓展主轴线,贯穿城市整体空间形态,将体现自然生态风貌的外围湿地景区、新城区生态水景核心区、体现时代景观特色的城市新复合中心区、老城沿商业街的居住综合片区串接起来。同时规划分别以奎文路及独山湖路构成两条东西景观辅轴。

   规划“一主两辅”的时代景观轴与“一湖、一带、一网”的自然格局共同组成城市景观序列。

   ③ 景观路径营造

   包括主要城市道路以及沿线各类开敞空间,是连接城市各特色景观区域和功能区域,展现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重点路径。

   城市主要迎宾大道:奎文路、红荷路、微山湖大道。

   滨湖游览路:南北贯通的滨湖路。

   城市特色景观街:镇中街。

   规划控制重点在于按照道路的性质构造各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并且有机组织各类公共活动的功能和空间节点。

   ⑵ 特色景观区域塑造

   为体现微山城市发展脉络和景观特色,根据城市功能的分布,分别划分滨湖风貌区、运河古镇风貌区、生态新城风貌区、新型产业园区、及湿地生态涵养区等多个特色景观区域,丰富城市景观风貌的多样性,避免城市区域景观千篇一律的弊端。

   ①  滨湖风貌区

   ● 岸线控制规划

   规划将湖岸线合理划分,有序使用。城市规划区岸线总长度为48.5公里,规划划分为:综合岸线、生活岸线、风景旅游岸线、水上运动岸线、生态保护岸线及生产运输岸线。

   综合岸线:昭阳航道至规划体育公园岸线,长度2.0公里,是城市休闲、生活、旅游综合性岸线。

   生活岸线:航道河至昭阳航道区段,长度2.0公里。

   风景旅游岸线:爱湖风景旅游岸线,长度4.0公里;微山港改造后风景旅游岸线,长度2.0公里,除旅游度假设施外,禁止一般城镇开发项目。

   水上运动岸线:规划体育公园西侧岸线,长度1.0公里。

   生态保护岸线:驩城苏庄北岸线,长度4.5里;二级坝周边岸线,长度7.0公里;三河口湿地岸线,长度5.0公里;爱湖至黄埠西岸线,长度8.0公里。生态保护岸线禁止城市开发项目布局,以生态绿化及湿地建设为主,可适当布置旅游服务设施。

   生产运输岸线:主要为驩城西码头、傅村码头及东南岸线,长度9.0公里。

   ● 城区滨湖风貌景观控制

   建设重点:南部南水北调淹没区及西北侧塌陷区生态湿地涵养区建设;滨湖开放绿带;重点地段滨湖新地标建设。

   严格控制滨湖地区景观,控制区内建筑要考虑沿湖立面景观,高度、体量、色彩等方面同相协调,形成优美的天际轮廓线。

   依托河道、景观道建立城市—湖面景观廊道,并设置广场、公园等形式的开放空间,将湖景引入城市用地。

   鼓励湖边重点的高层建筑和大体量建筑,尤其是宾馆、办公楼、会展中心、大商场以及高层住宅,形成簇群,形成地标建筑。

   ② 运河古镇风貌区

   建设重点:以运河风光带、镇中街传统文化商业街(奎文路-寨子河路区段)建设为重点。

   建设控制:以延续历史文脉为主题,通过加强绿化和开放空间建设,调整城市空间布局,恢复部分历史建筑风貌,控制建设密度和高度等手段,使之成为集中展示微山历史文脉的特色城市空间,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第6章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6.1 消防工程规划  

   按4-7平方公里设一消防站的消防标准,结合城市远期用地功能组团,规划将建成区划分5个消防分区,每个消防分区设消防站1处。

6.2 人防工程规划

   按战时留市人口约占城市总人口的35%,按人均1.5平方米的人防工程面积标准,预测微山城区所需的人防工程面积为15.75万平方米。

6.3 抗震工程规划

   ⑴ 设防等级

   微山县县地震基本烈度7度,重要建(构)筑物设计烈度应提高一度设防。

   ⑵ 抗震规划

   ① 抗震疏散通道

   城区主要疏散通道包括:柳下路、奎文路、红荷路、金源路、独山湖路、白鹭湖路、104国道、微山湖大道、泰康街、新河街、戚城街、部城街等城市主要道路。

   ② 避震疏散场地

   规划城区公园、街头绿地、各类广场及停车场、大中型文体用地、学校、操场作为避震疏散场所。

   规划紧急避难场所有效人均用地标准为1.5-2.0平方米,长期避难场所人均用地标准为2.0-3.0平方米。

   ③ 提高生命线系统的抗震能力

6.4 防洪、排涝规划

   规划微山县城市防洪等级为三等,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新薛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

   老运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

   小新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

   小泥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

   通惠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

第7章 市政工程规划

7.1 供水工程规划

   ⑴ 用水量预测

   规划用水量:13.0万立方米/日。

   ⑵ 水源

   微山县城供水主要有下列途径解决:

   ① 现状水源地:利用微山县现状水源地供水。供水量为4.5万立方米/日。

   ② 韩庄水源:为防止连年干旱造成地下水短缺,规划在新薛河以东,104国道以北新建供水处理厂1处,规模4.0万吨/日。

   ③ 自备水源:严格控制自备水井的发展和自备井取水量,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自备水源取水量控制在1.0万立方米/日以内。

   ④ 中水回用:利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水量为3.5万立方米/日,用于工业用水及绿化、道路浇洒。

7.2 排水工程规划

   ⑴ 污水量估算

   规划综合生活污水排放量按供水量的80%计,工业污水排放量按供水量的70%,则污水排放总量为8.0万立方米/日。

   ⑵ 污水处理厂

   现状污水处理厂位于县城青云庵村以西,规划污水处理厂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建工程,总处理规模8.0万吨/日。

   ⑶ 雨水排放

   雨水的排放根据地形顺其地势分别就近将雨水排入河道。

7.3 电力工程规划

   ⑴ 电力负荷预测

   预测预测远期用电负荷为40万KW。

   ⑵ 电源规划

   规划城区不再发展35KV公用变电站,如用户需要可单独设置。

   扩建220KV微山站,变压器容量为3x24万KVA;

   扩建110KV微山站、西南站和夏镇站,变压器容量为3x5万KVA;;

   升压改造35KV西郊站,变压器容量为3x5万KVA;

   新建110KV东南站,变压器容量为3x5万KVA。

   新建35KV开发区站,变压器容量为2x1.6万KVA。

7.4 电信工程规划

   话机预测采用普及率法进行预测固定电话普及率为40部/百人,规划人口30万人,电话机部数为12万部。

7.5 供热工程规划

   ⑴ 热指标

   综合热指标为42瓦/ 平方米,远期中心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为80%。

   ⑵ 热负荷

   采暖负荷:远期微山城区采暖负荷为482兆瓦。

   工业负荷:远期微山中心城区工业热负荷为66吨/时(约0.1吨蒸汽/平方公里)。

   ⑶ 热源规划

   以县城北部热电厂和同址建设的区域锅炉房为热源供热。热源规模达到2×12MW机组+5×58MW热水锅炉,供热能力折合0.98MPa蒸汽60/h,0.5Mpa蒸汽500t/h。

7.6 燃气工程规划

   ⑴ 用气指标和气化率

   规划远期微山县城市居民气化率达到90%,居民用气定额为2512兆焦/人·年(60万千卡/人·年),计每人每天约0.20立方米天然气。

   ⑵ 用气量

   远期微山城区总用气量为6147万立方米/年,日平均用气量为16.8万立方米/日。

   ⑶ 气源规划

   远期以中原油田长输管线为气源供气,扩建现状天然气门站,储配调峰在原燃气公司地址建设。

第8章 城市发展时序规划

8.1 近期建设规划

   ⑴ 规划期限与规模

   近期建设规划期限:2009—2015年;

   近期建设人口规模:17万人;

   近期建设用地规模:21.67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27.5平方米/人。

   ⑵ 居住用地

   新区:结合行政中心建设配套居住用地,建设重点为昭阳湖路、独山湖路、通惠河、红菱街围合区域;结合三孔桥社区建设北部渔民安置区;滨湖路与南庄河路交叉口东北侧建设南部渔民安置区。

   老城区:旧村改造重点为镇中街改造及沿奎文路重点地段商住开发;新增居住用地主要位于规划城北及中部居住片区。

   产业区:启动微山湖大道东侧产业区安置居住片区建设,拓展产业用地空间。

   ⑶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建设重点为新区综合公共设施中心,包括行政办公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及配套商业、商务设施建设;老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建设重点为镇中街传统商业街建设及老城区商业中心的完善更新。

   ① 行政办公用地

   ● 启动城市新区行政中心建设。

   ② 商业金融用地

   ● 重点完善奎文路及镇中街交叉口周边区域城市商贸中心建设;

   ● 结合运河文化景观带建设,启动镇中街传统商业街改造。

   ③ 文化娱乐用地

   ● 建设城市文化展览中心,建设城市文化宫、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城市大型文化、展览设施;

   ● 以南门公园为中心完善周边文化娱乐设施;

   ● 启动中部文化娱乐中心建设,近期重点建设县级影剧院等设施。

   ④ 体育设施用地

   ● 建设城市体育中心,集中安排县级大型体育场馆。

   ⑤ 医疗卫生用地

   ● 完善老城区现有医疗服务设施,建设城市新区综合医院。

   ⑥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 建设城市职业教育中心;

   ● 建设城市新区中学及县实验中学新校。

   ⑷ 工业仓储用地

   ● 重点完善奎文路以南产业区建设;

   ● 推进城区北部现代物流区建设。

   ⑸ 道路广场用地

   ● 建设滨湖路,建设堤顶步行游览路;

   ● 完善城市对外交通网络,完成新104国道建设;东延青山路至352省道;建设薛河东路南段;

   ● 完成城市新区主要路网建设,形成城市道路框架,重点建设昭阳湖路、独山湖路、南阳湖路、白鹭湖路,南延泰康街、商业街、新河街、戚城街;

   ● 逐步配套建设城市社会公众停车场。

   ⑹ 绿化系统规划

   ● 以南庄河南湿地公园建设为重点,逐步推进微山湖湿地景区建设; 

   ● 加大滨湖生态绿地建设;

   ● 建设老运河重点地段绿化景观建设。

   ⑺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 给水:加快城区现有供水管网改造,结合城区发展辅设新供水管网; 

   ● 排水:新城建设采用雨污分流,结合道路建设辅设排水管网;

   ● 电力:新建110KV东南变电站,变压器容量为3×5万KVA;

           新建35KV开发区变电站,变压器容量为2×1.6万KVA。

8.2 中期建设规划

   ⑴ 期限与规模

   建设期限:2016—2020年。

   人口规模:22万人。

   用地规模:26.40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20平方米/人。

   ⑵ 发展方向

   中期城市建设以向西发展为主。

8.2 远景发展规划

   远景城市建设形成“一城六区”的功能分区,既在滨湖新城区、特色老城区、现代产业区、旅游度假区四个功能片区基础上增加北部物流区及新薛河以东城市组团。

第9章 规划实施建议

   ⑴ 严格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⑵ 加强城市总体规划法律地位,保证总体规划严格实施

   ⑶ 强化城市规划集中统一管理

   ⑷ 进一步加强总体规划的深化、细化工作

   ⑸ 落实规划强制性内容

   ⑹ 加强规划宣传与教育

 

 

打印 关闭